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结核性脑膜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1:35浏览:

结核性脑膜炎
【 病史采集】
1.结核病接触史,脑外结核(肺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泌尿系结核等)及其它诱因(结核病手术及妇女分娩),既往用药史(抗结核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2.症状:
(1)全身症状:低热、盗汗、精神不振、儿童常表现燥动不安、食欲差、体重下降等。
(2)神经症状: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障碍、意识障碍、瘫痪、癫痫、脑疝。
【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体重、淋巴结、骨关节、肺部体征。
2.专科检查:
(1)意识状态。
(2)颅神经功能:视乳头、瞳孔大小、眼球及面肌活动。
(3)肌力、肌张力,深、浅反射。
(4)病理征、脑膜刺激征。
(5)婴幼儿应测定头围及前囟是否饱满和隆起。
【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脑脊液荧光素钠试验。脑脊液沉淀或薄膜涂片找结核杆菌,以及结核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2.分子生物基因诊断技术:可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BCG抗原,气相色谱检测结核菌硬脂酸;PCR检测结核杆菌核酸。但此项技术检验的变异程度较大,应密切结合临床考虑诊断价值。
3.头颅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无帮助。可发现脑积水、脑水肿、脑室扩大或缩小,脑实质粟粒性病灶,脑膜密度增强、结核瘤等。
【 诊断要点】
1.有结核病接触史或病史。
2.缓慢起病,少数为亚急性或骤然发病者。
3.性情改变,头痛呕吐,嗜睡、昏迷。
4.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
5.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占优。蛋白含量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脑脊液荧光素钠试验阳性,沉淀或薄膜涂片找到结核杆菌,或结核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查见结核杆菌,后者是病原诊断的可靠手段。
6.分子生物基困诊断技术对诊断有帮助。
【 鉴别诊断】
1.真菌性脑膜炎。
2.已部分治疗的细菌性脑膜炎。
3.病毒性脑膜炎。
4.脑膜转移癌。
【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同其他类型脑膜炎
2.抗结核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延缓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联合的原则是首选杀菌药,配用抑菌药.最佳联合方案为:
(1)强化治疗阶段 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P)。初期强化治疗最好用四药联用,即加用链霉素(S)或卡那霉素(KM)(HRPS或HPRK)方案。亦可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E)+链霉素(HRES)组合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持续6~9个月。
(2)巩固治疗阶段 选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IRD),时间为1~1.5年,总疗程为1.5~2年。强化治疗剂量为异烟肼儿童每日20~30/mg/kg,成人300~500mg/d。重症者600~900mg/d,利福平450~600mg/d,链霉素为750~1000mg/d,吡嗪酰胺为1500mg/d。巩固治疗阶段适当减量。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激素与抗结核药物合用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使用原则是早期应用,根据不同类型选择剂量;根据治疗反应确定治疗时限,注意防止副作用。药物可选择地塞米松:成人10~20mg/d。儿童5~10mg/d,7~10天减量一次。也可选用强的松1mg/kg.d,连用30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8~12周。
4.鞘内注射:只适宜于:
(1)经常规治疗,症状及脑脊液继续恶化;
(2)反复治疗后疑有耐药的病例;
(3)治疗1个月未见好转的慢性迁延性病人;
(4)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的病例(1g/L);
(5)脊髓型结核或伴有椎管粘连、梗阻的病例;
(6)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大剂量应用异烟肼者。用法为异烟肼成人50mg,儿童25mg,加地塞米松2mg,每周2次。
5.侧脑室穿刺引流或分流:主要适应证为:
(1)颅内压急剧升高,用药物降颅压效果不显著者;
(2)有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扩大者;
(3)慢性脑积水急性发作或慢性进行性脑积水用其他降颅压措施无效者。
【 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无后遗症。脑脊液正常。
2.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显著改善,或留有不同程度智力及神经、精神障碍等后遗症。脑脊液接近正常或好转。
3.出院标准:达到上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