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出血性中风(脑溢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09:05浏览:


 出血性卒中(脑溢血)
(1)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卧床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2)抬高床头15°,头部置冰袋。
(3)持续吸氧。
(4)密切察看病情,着重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谨防并发症和治疗反应。
(5)发病后禁食3~5天。
(6)保持排便通畅,早晚一杯水。
(7)保持肢体与功能位,足部采纳保护架。
?中风病家庭护理应做好“七防”
对于中风病人的家庭护理,做到以下“七防”。
1.防肢体畸形
中风早期,约有90%的人偏瘫侧的肢体失去张力,呈软瘫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肢体的张力会逐渐增强,而造成手畸形和足下垂,即所谓的“硬瘫”。硬瘫一旦形成,将影响以后的功能恢复。所以,照护者应当让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常常帮助其做手指、腕及肘关节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足部可用枕头、托板使其保持在正常的位置,并常常做足、背、屈、踝、膝和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同时,对瘫痪的肢体和肌肉天天进行2次按摩,以防肢体挛缩畸形和肌肉废用性萎缩。
2.防血栓形成
中风瘫痪后,肌肉松弛,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患者血液黏稠度比较高,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高。防备办法是定期翻身,抬高下肢,定期进行被动运动,并进行局部按摩。假如患者忽然显现肢体肿胀、疼痛及体温发生改变,要警觉继发性肢体动脉柱塞。因为脑栓塞患者感觉减退,可能感觉不到疼痛,这就要求护理者注重查看患者肢体颜色、温度及脉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避免血栓的形成。
3.防关节脱位。
中风早期,因肢体软瘫,张力消失,病变侧的肩关节囊及四周肌肉松弛,受重力的牵拉轻易造成肩关节脱位。因此,在进行肩关节被动锻炼时,应留意使其肩关节保持在正常功能范围,且勿强拉硬拽,做超出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4.防压疮
身体某个部位受压迫时间过长,骨头突出处(如耳朵、脚踝、骶尾骨等处)就轻易发生压疮。压疮的预防胜于治疗,所以,照护者应该每2个小时协助中风患者翻身一次,并适合摆好体位,这是分散身体压力的有效方法。
5.防关节挛缩
患者肢体瘫痪后,假设忽略了被动关节运动,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可以对各处关节在可活动的正常范围内,每天早晚两次,每次对每个关节进行约20次的被动运动。如果患者还能主动运动,一定要提示和指导患者积极进行主动运动。
6.防烫伤
中风患者因神经营养及血液循环差,肢体麻木,多有同侧感觉丧失症状,对热物不敏感,容易造成烫伤。所以,患者家属不可大意。
7.防便秘
中风后瘫痪在床,活动减少,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容易形成顽固性便秘。排便不畅导致粪便积蓄在肠道内,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毒害中枢神经系统,这对中风患者特别不利。所以,患者家属一定注意预防患者出现便秘,要让患者多喝水,选用营养丰富并含较多纤维素的食物,每天给患者腹部适当按摩,促进其肠蠕动。
中风护理的七个要点
(1)不能一见好转就擅自停药或减药,应严格按照医生叮嘱,按量按时服药。
(2)糖尿病往往是中风的根源,因此在护理的同时,要警惕、兼治糖尿病。
(3)饮食要保证营养,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并服用降血脂药物。
(4)中风患者腿脚不灵活,因此走动时,照护者必须跟随在其身边。
(5)长期卧床者要预防感冒,注意保暖,照护者要帮助其勤翻身拍背,以防肺部感染。
(6)长期卧床者容易生褥疮,所以尽量使其保持皮肤干燥,经常换床垫,经常进行背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
(7)中风患者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忽寒忽热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中风复发的危险,所以,当患者坐轮椅出行时,一定要做好保暖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