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脑栓塞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03 17:41浏览:

脑栓塞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忽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的15-20%。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约14-48%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发生脑栓塞;心肌梗塞、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时易诱发本病;非心源性栓子见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外伤骨折或气胸、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孕妇生产等。

[症状体症]

1.起病极急,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 2.部分病人有短暂意识模糊、头痛、抽搐,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峻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元(脑疝)的危险。 3.神经系统局源症状和体征发生忽然。 4.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5.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6.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7.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8.椎-基底动脉:眩晕、复

概念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内发生血栓、栓塞或其他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脑梗死包括常见的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简称脑血栓)和脑栓塞。此外还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名一过性脑缺血,也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但末到脑梗死的地步。 中医把这类疾病叫作中风,但中风也包括脑出血在内。中医认为“风性善行而数变”,。本病“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故名“中风”。本病可因情志不调,心肝气郁,化火生痰;或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素体肥胖,多湿生痰,酒食不节,多食肥腻辛辣,因痰生热,故中风多为风、痰、火、淤可致,或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

病因

脑梗死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一)非栓塞性脑梗死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四周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栓塞性的脑梗死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死。


防备措施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比较困难。所以预防脑梗死病应予重视。脑梗死与脑出血就其致病因素,它们有其共同的地方在脑动脉硬化形成后,其发病诱因却有不同。在致病因素的预防上可参照脑出血一章的预防措施,现仅对

脑栓塞的前驱症状和一些诱因的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一 治疗各种心脏病

脑栓塞的主要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当心脏跳动过快,栓于易脱落,特别在全身用力时,心脏用力收缩,血流速度加快,栓子在快速血流的冲击下,更轻易脱落,脱落的栓子堵塞血管就发病,所以对风湿性心脏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除积极治疗外,还不适合做急重的运动或劳动。是对脑栓塞的重要预防措施。

二 戒烟

烟草中有一种尼古丁的物质,对人体毒害很大,尼古丁吸入人体内,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三 把脑梗塞病防止在发病前阶段

各种脑梗死病的危险因素,如不认真的预防治疗,任其发展下去,这些因素就会由量变到质变,直到暴发脑血管病,因此预防脑梗死病要早抓,警惕脑梗死病前的各种信号。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 如嗜睡,即整天昏昏沉沉的睡觉。性格反常态,变得孤僻寡言,表情淡漠和烦躁不安,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智能减退。这些表现与脑缺血有关。

(二)运动障碍表现为突然嘴歪,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偏身无力或活动失灵,持物失落,走路不稳,突然摔倒,有的可出现肢体抽动。

(三)感觉障碍表现为舌、面、唇及四肢麻木。耳听力减退,视物有旋转感。

(四)头痛、头晕头痛形式与往日不同,头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五)植物神经及其他障碍 全身乏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突然打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少数病人有脸结合膜,视网膜出血及鼻出血。假如出现上述征兆,应及时就医,予以具体检查,作出诊断,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避免或推迟脑梗死的发作。

治疗和疗养康复方法

一 急性期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除血压特高外一般不降压。勤翻身,留意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预防褥疮。

(二)低分子右旋糖酐 每日500毫升静滴,连用两周。

(三)血管扩张剂 间断吸入混合气体(6—7%的二氧化碳,50—95%氧),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罂粟硷1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内缓慢静点,每日一次共两周。血管扩张剂仅用于发病初1—2天或病后3周以后,否则可出现脑内盗血综合征,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缺氧损害。

(四)抗凝治疗 治疗方法如下:肝素12500单位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的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缓慢静脉点滴(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第一天可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如新双香豆素300毫克、双香豆素100—200毫克、新抗凝4—8毫克)。

(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当归、红花等。可酌选用 。

(六)手术治疗 颈动脉阻塞者可作血栓摘除术。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动脉系统阻塞者,可于病侧进行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吻合术。

(七)新针、头针、激光或超声波等治疗均可选用。


二 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要适当地服用末梢循环改善剂,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降低血脂,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注重血压等治疗,对有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者,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详见脑出血)。

(一)中医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中药治疗,基本原则是活血化淤。

1.单方

(1)芎嗪注射液 一次40—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天天一次,一疗程7—10次。 无明显副作用,目前能人工合成。临床应用为:四甲基吡嗪盐酸盐二水化合物。 对恢复期或后遗症可作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10—2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丹参注射液 用法:丹参注射液2毫升,加于 5%葡萄糖40毫升中,作静脉注射,每日两次,5天一疗程。

(3)复方丹参注射液 用法:2—4毫升肌注,每天一次,或用4—16毫升加于5%的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醣酯酐25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一疗程1—2周。

(4)夏天无 又名无柄紫堇,有活血止痛作用。制剂:注射剂每支2毫升,片剂每片0.6克。用法:先行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天一次,显效后改口服。每次4—6片,每日2—3次。

2.复方

(1)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芹16—30克、当归9克、 赤芍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9克。功效: 补气血、通经络。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2)四藤汤桃红汤 组成:络石藤、鸡血藤、海风 藤、红藤各15克。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各9克。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用法:每日1剂、2次煎服。

(3)通脉丸 配方:丹参30克、桂枝9克、鸡血藤30 克、地龙9克、红花15克、紫参30克、紫草9克、当归30 克、川芍9克,共研细末,炼密为丸、每丸重9克。功效: 活血化瘀,温阳通络。用法:每次1丸,每日二次。

(二)矿泉疗法

我国的矿泉资源丰富。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用单纯性温泉、食盐泉、重碳酸钠泉、硫酸盐泉、氡泉作泉浴疗法,泉水温度控制在38—40度,一次浴10—20 分钟,每日一次。云南省干部疗养院温泉取用举世著名的“天下第一汤”,无论水质、水温对中风后遗症均有显著、确切的疗效。

(三)外敷疗法

1.中风昏迷 用苎麻蔸、大蒜各适量,一同捣烂,敷 于后颈,约20分钟后可渐醒来,本方只适应于中风闭症。

2.半身不遂 穿山甲、大川乌头、红海哈各60克,同 研为细末,每次15克,用葱汁和成半寸大小的药饼贴双足 心,以纱布固定,再将双足浸热水中,待身麻汗出,立刻去除药饼,治疗时避风。每半月敷一次。

(四)热熨疗法

1.中风口眼歪斜 用生木瓜汁与大麦面调和成饼,哄热后熨贴胃脘部,饼冷却更换。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此乃治本之法

2.中风半身不遂 用晚蚕砂1000克、分数份装入布袋,蒸20分钟,趁热熨治患侧肢体,每日一次,每次1小时。

(五)脑血管意外的物理疗法物理疗法

可使患者脑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缓解血管痉挛,侧枝循环形成,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和新陈代谢,加速脑细胞再生过程和功能恢复,并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低频电流刺激痉挛肌肌腱中的神经腱梭引起反射性抑制和刺激对抗肌的肌肤引起的交互抑制来达到使痉挛肌松弛的目的,恢复其肢体功能。常用的物理疗法如下:

1.超声波疗法 采用1:2脉冲超声,剂量由0.6—1.25瓦/厘米:患区头部剃毛,涂接触剂后,声头于患区上下或左右缓慢移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20次一个疗程。

2.痉挛肌电刺激疗法1路2×50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的前臂肌腱处(屈侧),1路2×50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的前臂肌肤(伸侧)波宽0.3毫秒,延迟时间100毫秒,电流强度:运动阈或运动域上,时间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3.脉冲中频电疗法 2×5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前臂外侧,并置mQ:1000%,WT:全波一断调,f1:50赫兹,t1:2秒;t2:2秒,t:10分钟,I:腕部背屈指舒展为宜。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4.低频脉冲电疗法 2×2平方厘米电极放于患肢前臂外侧、并置,f1:4、f2:4,Wt:起伏波或断续波,t:4分钟,I:腕部背屈,指伸展为宜。每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

5.离子导入法 采用眼—枕法,双圆极加10%碘化钾溶液,阴极导入,导入前先以1—2%碘化钾溶液点眼,I:1—2毫安、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20次为一疗程。

6.水疗法 水温37—38度,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 钟,20次为一疗程。

7.磁疗法 一般按针刺治疗原则取穴,在瘫痪肢体的 穴位上敷贴磁片,磁片的直径一般1厘米左右,磁片的场强一 般为500—1500高斯。上肢瘫痪,可于肩井、曲池、外关和 合谷等穴敷贴磁片,下肢瘫痪,可以于环跳、风市、阳陵 泉、足三里和解溪等,穴位敷贴磁片,疗程可适当延长,定 期交换敷磁穴位;以免时间过长,胶布刺激皮肤。

相关信息

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诊断依据]

1.起病急; 2.有风湿性心脏病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 3.突然出现、很快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 4.颅脑CT检查阴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单或多部位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源。

[治疗原则]

1.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 6.对症治疗(脑水肿等)及合并症(感染等)的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意识清,血压平稳,肢体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恢复好,能自理生活,可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 2.好转:意识清,肢体及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3.未愈:意识及神经功能无改善。

[专家提示]

大多数病人、病人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在对待该病的治疗中,更多想到或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实际上目前用于脑栓塞治疗药物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使病人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病人的饮食,由于相称数量的脑栓塞病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饮食不能(因吞咽困难),若不给予鼻饲(经鼻插一管到胃,经此管将食物直接注入胃内),病人的营养、身体内新陈代谢都会很快出现新的问题,如此,即使对脑栓塞本身的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把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脑栓塞本身的治疗原则是要改善脑回圈、防止再栓塞、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抗凝、溶栓等治疗多仅在发病的早期有作用,因此更强调早期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副作用较小)等抗凝剂对早期的脑栓塞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用时应排除脑出血,并注意对患者血凝状态进行监测。溶栓类药物(如尿激梅、链激梅等)亦可能仅在早期发挥作用。用血管扩张剂及降血压的药物时,一定注意病人的血压,此类药物所致的血压过低将会导致脑缺血的进一步加重,应十分注意。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可缓解脑水肿,但应用时要注意病人的心脏功能、肾功能情况,以免顾此失彼。对于已明确诊断为风湿性心瓣膜病、人工换瓣术后、冠心病伴心房纤颤、颈动脉等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者,应选择性给予华法令、阿司匹林、潘生丁、苯磺唑酮、藻酸双酯钠、塞氯匹啶(tickopidine)等药物长期服用可较有效地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和再发。有条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尽早合适的心脏手术;初发心房纤颤患者应予及时治疗;外伤骨折病人的搬运转送应符合急救转送要求。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适度进行瘫痪肢体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锻炼,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后的恢复有其自然规律,肌肉力量、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的恢复快慢依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大多数在病后两周至半年内逐渐恢复,病人、家属必须瞭解这些知识,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恢复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社会及家庭给予患者精神及生活的增援,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关信息

脑梗死的简朴概述于血管阻塞、缺氧或营养缺乏,造成神经元、神经胶质及血管系统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称脑梗死。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占半数以上。据有关文献统计可达50%一80%。脑组织的血供来自颈动脉和推动脉,无论脑血流量或质的改变,均会威胁到脑组织的正常功能,当这种改变尚较稍微,脑血管可以通过自身调解维持血供。局部缺血还能用侧支循环来代偿,而一旦这些改变超过极限,出现失代偿,脑组织就会缺血、坏死、梗死。因此,我们把脑梗死根据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脑血供量减少造成的脑梗死;另一类是脑血流量不减少,质量下降,含氧量不足导致的低氧血症脑梗死,即脑缺氧。也有人分成脑血管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两大类。脑血管阻塞是由脑血管本身病变直接或间接的形成血栓或外来栓子阻塞血管造成的脑梗死;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是指在脑血管原有病变基础上,亦可无原发性血管病,由各种原因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梗死。

脑梗塞是容易复发的疾病,而且往往复发一病情就加重一次,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复发与以下原因有关,应引起重视。

一、中断药物治疗: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血栓仍旧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

二、降压过度:降压过度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准确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中要坚持定期测量血压,调节剂量,切不可自己随便加大剂量。

三、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易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四、生活不规律:道理同劳累过度一样,是导致脑梗塞复发的诱因之一。

五、嗜烟: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六、酗酒: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是引起脑梗塞的诱因之一。

七、暴怒或忧郁:情绪恶劣,尤其是暴怒或长期忧郁、焦急,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或导致脑血管收缩,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八、受害:寒冷的刺激,不仅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易诱发脑梗塞。

九、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脑梗塞复发。

十、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由于脱水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都可以诱发脑梗塞复发,病人及其家属应对此提高警惕,若出现脱水倾向应及早治疗。

患过脑梗塞的病人,应避免上述诱因,平时适当做一些体力活动,定期复查,预防该病的复发。


脑血栓形成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夹层动脉瘤等。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易使脑血栓形成。

血液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另外,有人对脑血栓形成的病人,通过与其他疾病患者配比对照,采集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精神刺激、体育锻炼、体重、血压、血糖、心电图、血清胆固醇等30多个成分进分网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心电图异常、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高血压家族史、超重和喜食肥肉等与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有关,其顺序为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体重指数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是影响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体育锻炼可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生。

 

脑梗塞发病有许多征兆,患者自己可以通过观察一天内血压波动情况了解血压对应激因素的反应规律。也可以到医院应用血压定量运动诱发试验来正确测定血压对应激因素的反应规律。

由于血压受交感神经张力、血管紧张素等因素的调节,测量其清晨活性的是否过度增高,可以明确异常血压波动的病因,以便选择更好的、更有效的降压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李主任说,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症状。这些症状被叫做“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其包括一过性的肢体无力,偏身麻木,说话不清,头晕并伴有站立不稳。虽然这些症状很快会消失,但是它们很可能是下一次更大发作的预警。因此,尽早发现这些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可以有效控制脑梗塞的发生。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属中医中风一中经络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型,治疗原则及方法论说纷云,但归纳起来其病因与风、火、痰、气、血关系密切,尤以肝风为主。其其病理基础是机体衰老,脏腑功能衰减,气血阴阳失衡。因此忧思愤怒,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或操劳过度等,均可使阴陷于下,肝阳暴亢,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的病理状态。依其临床出现不同的征候将中风一中经络分为脉络空虚,风邪如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脉络阻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阴虚风动六中类型。纵观中风一病,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证候。在急性期虽有本虚见症,但常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症状突出,按中医急择治其标原则,应首当祛邪为主,可用平肝熄风,清热除痰,通腑化瘀,活血通络等法。此时邪气亢盛,证候偏实而病程短暂,所以治无缓法,宜迅速驱除病邪。当然在祛邪的同时,应想到本虚的一面,如泻下药用得过量过峻,就回耗损正气,对以后恢复不利,应中病即止娶按中医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培本为主。若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可知血瘀、痰浊阻络的标实存在,故治疗时宜标本兼顾,常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阳潜阴、健脾化湿为法。

 


1、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瘀滞时,易形成脑梗死。


2、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3、减肥,肥胖是公认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4、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时,由于中老年人,非凡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7、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

8、重视中风的先兆。中风虽然是突发的急骤病变,但往往也可发现一些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囗水。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突然感到眩晕,摇摆不定。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的变成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

相关信息


老年健康咨询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别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0.5-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临床上,患者多元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靠CT检查。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防止腔隙性脑梗死应采取以下措施:1、高血压患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3、定期查血脂,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然发生的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觉,尽早到医院进行CT检查,以便早发现治疗。

如何防止记忆力减退呢?1. 勤用脑:大脑用则进废则退,中老年人可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2.常动手:俗话说"心灵手巧",双手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益智健脑、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3.多转换:即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如较长时间的单调式作手,应转换成散步、做操或做家务等活动,使大脑神经不过分疲惫,从而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4.重参与: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和集体、体育活动,可使精神舒畅,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5.调饮食:营养合理,粗细混杂,荤素搭配。提倡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胡桃仁、百合、木耳、香菇以及绿叶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6.听音乐:柔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力,调节中枢社经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