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神经疾病 > 文章内容

小儿脑瘫辨证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3-21 15:00浏览:

【小儿脑瘫概念】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峻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小儿脑瘫病因病机】
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小儿脑瘫辨证】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者,为肝肾不足;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心脾两虚;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者,为痰瘀阻络。
【小儿脑瘫临床表现】
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童明显落后,当患儿抬头、翻身、坐力困难时才被家长发现。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殊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肌张力和姿势异常:锥体外系或基底节有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异常动作、运动增强、手足徐动症、舞蹈症、肌强直;小脑有病变时出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大脑广泛病变时出现肌肉强直、震颤等。
【小儿脑瘫早期症状】
小儿脑瘫可通过5种症状早期发现:
1、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高危因素。如怀孕期感染、风疹、严重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黄疸,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
2、小儿出生后哺喂困难,如吸吮无力,哭声弱或多哭,易受惊吓。
3、过分安静,主动运动少。
4、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到4个月大的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或抬头不稳,4个月仍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两下肢过于挺直、交叉等。
5、常常出现异常的肌张力和异常的姿势,如双手屈指内收,双拳紧握,前臂内旋,头颈后仰等。
专家提醒,如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筛查诊断,必要时需进行智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