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3-21 14:50浏览:
次
运动神经元疾病
受累脊髓变细、软、薄。断面上脊髓灰质结构模糊、白质软化。显微镜下可见锥体束髓鞘脱失。脊髓前角细胞消失或变性。脱髓鞘与神经元消失的程度视病损严峻度而异。病损累及脑干者出现脑干各运动神经核、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消失。皮质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变性和消失。脊髓损害以颈膨大最为常见,腰膨大区受为其次。以胸段脊髓损害为重者少见。
除脊髓、脑干和运动皮质的运动神经元病损以外,该系统的传导束均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以传导束的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消失和变性为次的病损称为原发性侧束硬化症。此外,脊神经根亦受累及,表现为变细、纤维减少。受累运动神经元支配区的肌肉出现神经原性,束性肌萎缩。
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为一组选择性地累及脊髓前角、脑干颅神经运动神经核细胞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的进行性、变性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5%~10%的病者有家族史,称为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近年来,在这组有家族史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病者中发现了过氧化物岐化酶的基因异常,并认为可能是该组疾病的发病原因。随着应用脊髓前角细胞主动免疫动物产生实验性运动神经元病模型,病人血清中和脑脊液中抗gm1抗体,抗钙离子通道抗体检出率增高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一定疗效以来,自身免疫机制的理论倍受人们注重。
运动神经元病的饮食禁忌
现在,西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主打西药就是给予高兴性氨基酸谷氨酸拮抗剂——力如肽来治疗的。因为现在的西医学认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氧化应激损害作用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正因为谷氨酸是运动神经元病的致病因子之一,所以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来说饮食禁忌谷氨酸(即味精的主要成分)及其相关的产品。
现在的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五彩缤纷,真是五花八门,有数万种之多。今天,作为日常饮食添加剂的味精,是饮食中最为常用的调料。而味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味精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食品中最常见的添加成分,是中国最常用的调味品,因此被称为“中国饭店综合征”。味精也常用于各种加工食品中,如泡菜、汤、冰糖以及饭店的饭菜中。在当今各式各样的中药调料中,如王守义十三香、十八香、十八鲜、十九味等等,味精也是其主要的添加成分,只是美其名曰罢了,实乃是害人之物也。现代医学研究已知,味精能够引起哮喘、湿疹、头痛等等,能够加速运动神经元病的恶化。由于饮食味精能够给人体带来许多种疾病,所以并把味精所引起的这些病统称为“味精病”。
另外,谷氨酸也是治疗癫痫病的辅助用药。由于谷氨酸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可减少癫痫小发作的发作次数。用法是:口服,2-3克/次,3-4次/天。
而谷氨酸钠(即俗称味精)和谷氨酸钾作为谷氨酸盐,也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常用药。谷氨酸钠在ATP供能的情况下,能与血氨结合成无毒的谷氨酰胺,使血氨下降。此外,谷氨酸钠还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用于高氨血症所致的肝昏迷,严重肝功能不全,与抗癫痫药合用,治疗癫痫小发作。本品为碱性,亦可用于治疗酸中毒。副作用可引起引起流涎、面部潮红、恶心、呕吐等,小儿可引起震颤。肾功能减退禁用。谷氨酸钾与谷氨酸钠作用相同,对低血钾病人尤其相宜。
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而言,慎用或禁用味精及其含有味精的食品、调料调味品、鸡精,辛辣、刺激食物,鱼、虾等海鲜产品,以及方便面食品,等等,少食不禁食富含有谷氨酸、门冬氨酸、丙氨酸等富含氨基酸的荤菜食品,而以清淡的蔬菜为主的素食,以免造成运动神经元病的恶性发展。同时,要值得提醒的是,对于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哮喘、湿疹、头痛等等疾病的患者,也慎用或禁用味精及其含有味精的相关调料、食品,以此来减轻病情。
蛋白质中毒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的治愈方法与饮食禁忌 。另外,对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而言,也要禁用烟、酒,因为烟、酒可加重病情。
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一种或更可能为多种可疑病变基因的相互作用,未明确的环境因素和细胞衰老机制。当疾病刚发生时,没有明确的指征,但疾病一定于发病前的某个阶段就开始了。由于以上这些目前还未明确的因素,使得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效果评价变得较为困难。
治疗的成功最大可能来源于所谓的"鸡尾酒"疗法即多种针对运动神经元病疾病不同方面的治疗组合。多种治疗的组合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神经保护剂、抗谷氨酸药物、神经营养因子、对症治疗和干细胞基因治疗。
第一类神经保护剂包括(1)维生素E (2)Selegiline (3)N-乙酰半胱氨酸 (4)DHA脱氢表雄甾酮。 神经保护剂的神经保护作用均尚未证明。
第二类抗谷氨酸药物包括(1)Riluzole 每日100mg 是目前证实有治疗效果的药物;(2)Lamotrigine (3)支链氨基酸 包括L-亮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 主要是增强谷氨酸的氧化作用;(4)Gabapentin (5)右旋甲氧甲基吗啡喃。后四种均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去评估疗效。
第三类神经营养因子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第四类对症治疗 包括正压无创呼吸机使用、经皮内镜胃小肠造瘘、黏液溶解剂、抗抑郁治疗、安眠药和日常生活护理。以上这些治疗在理论上是合理有效的,但临床实践证实是效果稍微或是治疗效果不明确尚需长时间观察。
第五类干细胞以及基因治疗 代表医学发展的方向
这主要归因为BIPAP和PEG日益广泛的推广。多中央、多民族的药物实验规模更大。同时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诊治水平也逐步提高。运动神经元病国际神经病学专家组的形成,运动神经元病临床治疗实验国际协会的建立,以及世界神经病联盟(WFN)的运动神经元病研究分会的支持,更完善了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实验设计和实施,建立了实验所需更科学的样本量、周期以及最佳终点。目前为止,仅有利鲁唑被证明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唯一有效的药物。虽然利鲁唑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但它究竟是药物有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开始。
类似目前的肿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提倡"鸡尾酒"式的多种治疗的结合。
近些年BIPAP(无创双相正压通气)的早期使用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通用标准。BIPAP的早期使用能显著延长运动神经元病的生存期。
BIPAP能主动辅助患者的吸气相,大多数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学会仪器的使用,但有大约10%的病人不能耐受。目前还不明确何时使用BIPAP以及更合适的使用装置,缺少一种很好的评估方法。当FVC低于猜测值的50%以下时,呼吸衰竭随时可能发生。BIPAP可以改善运动神经元病的许多症状如食欲和营养。清晨的头痛往往说明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的潴留,BIPAP的使用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并能改善睡眠,减轻白天的困倦。BIPAP的早期使用能显著延长运动神经元病的生存期。在英国哥伦比亚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中心开展的100mg利鲁唑临床观察中,同时合并使用BIPAP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