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胃、十二指肠疾病X线表现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5浏览:

 (一)胃炎(Gastritis)

   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胃壁(主要为粘膜层)炎症。其诊断主要依据X线检查、胃镜检查和胃活体组织检查。临床征状可轻可重,无典型症状之表现。根据胃炎主要侵及的部位和范围,起病的缓急以及病理的改变,其分类如下:

  1.弥漫性胃炎 又有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之分。

  急性胃炎:在临床上具有典型的急性上消化道炎症表现,一般不宜进行X线检查。即使检查也很少有特殊征象改变。

  慢性胃炎:系成人消化道常见疾患之一。诊断的主要依据为胃镜和胃体组织检查。X线表现有典型改变时也能诊断。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胃粘膜水肿、充血或伴渗出物、糜烂及出血。再进一步发展则粘膜皱襞增粗纡曲。如上皮增生严重、则有如息肉状凸出。如同时伴有胃腺体萎缩以至消失是为萎缩性胃炎;如伴腺体增生肥大,则为肥大性胃炎。上述炎性改变仅限于粘膜表层者是为浅表性胃炎。

  X线表现:浅表性胃炎X线检查常无阳性发现。糜烂改变时,如作双重造影,可显示靶征。在粘膜层增厚时,则示胃粘膜纹增粗,皱襞间距加宽,排列不规则。重者,粘膜皱襞呈息肉状改变,但形态不固定,扪之甚软,胃壁柔软。不致误为肿瘤。在胃腺体萎缩,腺外组织炎性浸润消退,粘膜皱襞变薄时,则示胃粘膜皱襞变细,胃大弯缘皱襞可消失,甚至管腔可变小。

  2.胃窦胃炎

  炎症局限于胃窦。病理改变多数只局限于粘膜层,但也可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粘膜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而致粘膜层增厚,亦可伴粘膜糜烂。粘膜下层、肌层受累后亦增厚,尤以环肌层最显著,以致幽门前区狭窄。

  X线表现:胃窦部粘膜纹增粗、增多,有时可呈息肉状透光影。由于粘膜纹排列不规则,纵横交错,故胃壁形成锯齿状改变。胃腔变小(狭窄)可由于胃窦部痉挛或环肌增厚所致。前者可看到胃窦部收缩与舒张均不完全,后者是收缩至极细,但不能舒张,但其狭窄段可见完整的粘膜纹(图5-20)。

 

图5-20 胃窦胃炎,示胃窦变小,小弯缘呈锯齿状,胃窦粘膜增粗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The ulcer of stomach and duodenum)

  是消化道常见的慢性病,好发于20-50岁。胃溃疡发病率较十二指肠溃疡少,两者之比约为1:5·6。临床表现主要是上腹部疼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还有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胃肠穿孔、大出血、幽门梗阻及恶性变。病理改变主要是粘膜溃烂,可侵及粘膜下层,亦可深达肌层。如深达浆膜层时,称穿透性溃疡。已穿破浆膜,则为穿孔。急性穿孔并发气腹与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在近穿孔处浆膜有纤维素性炎症,与附近的脏器以及网膜粘连。慢性溃疡周围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具坚硬性,为胼胝性溃疡。深层溃疡愈合后,多留有疤痕,使胃、十二指肠变形。溃疡大小不等。胃溃疡直径约5-20mm、深径5-10mm。溃疡口部四周呈炎变,粘膜水肿明显。溃疡多为单发,少数多发,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同时发生则称复合性溃疡。胃溃疡好发于小弯,十二指肠溃疡常发生于球部。钡餐检查可明确溃疡部位、大小、并发症以及其发展治愈过程。

  X线表现:

  (1)龛影(Niche):钡剂充填于溃疡内所显示的钡斑影称为龛影。溃疡的直接征像是龛影。正位观时,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一般光滑整齐。如钡剂过多,则被掩盖看不见,适当加压分开钡剂时,仍有钡斑影继续存在,即正位观的龛影。侧位观即切面观时,龛影可呈底宽颈窄的乳头状,或底窄口宽的圆锥状,由胃腔向外凸出。常因周边肿胀及粘膜下层肌肉收缩。显得龛影较深,向腔外凸出更明显。溃疡口部与胃腔连接处因肿胀狭窄时,形成窄颈征(图5-21)。胃溃疡在小弯附近,多显示为侧位观的龛影。胃溃疡龛影大小一般为1cm左右,大于2.5cm或4cm者称为大型或巨大溃疡。十二指肠龛影大小多为0.3cm左右,多位于球部后壁或前壁,加压点片显示正位观龛影呈斑点状,因周围肿胀,常有环形透光区。龛影的侧位像以左前斜位较满意,是为腔外的钡影突出,气钡双重造影使钡斑衬托更清楚(图5-22)。

 

图5-21 胃小弯溃疡,乳头状龛影,窄颈征

 

图5-22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侧位像 2.正位像

  (2)龛影附近改变:①粘膜水肿:溃疡周围由于炎症肿胀,正位观龛影周围常出现环形透光区称为月晕征(图5-23),其外缘逐渐消失在正常影像内,可随加压而略有变化。侧位观视疡口部的肿胀程度不同,可出现前述的窄颈征。如颈部有宽约0.5cm、边界光滑的密度减低区,状如颈部戴有项圈,称为项圈征(图5-24)。如宽约1-2mm透光线则为粘膜线。

 

图5-23 胃溃疡,月晕征

 

图5-24 胃小弯溃疡,项圈征
  ②粘膜皱襞集中:慢性溃疡因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收缩,可见邻近粘膜皱襞向龛影处牵引集中(图5-25),呈星芒状,。愈合过程中龛影逐渐缩小变浅,以至消失,仅见星芒状或放射状瘢痕。

图5-25 慢性胃小弯溃疡,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小弯缩短

  ③器官变形: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球部变形(Bulb deformity)。因球部较小,溃疡周围的炎症水肿、肌肉痉挛、瘢痕收缩及周围粘连等原因,容易使球部失去正常形态。典型的球部变形呈山字形、花叶形等(图5-26)常见其内有一个钡点状龛影。因溃疡较小,加之变形,故龛影显示率较低(约60%上下)。溃疡愈合后,因炎症或痉挛所引起的变形可恢复正常形态。

球部山字变形,内有小圆形龛影,周围伴月晕征 球部小弯缘龛影,有粘膜皱襞集中 球部花叶状变形

图5-26 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变形

  溃疡引起胃部变形者少见,少数患者因痉挛或瘢痕较著,引起下述胃部变形:胃小弯溃疡时,对侧大弯出现挛或瘢痕性迹,状如B字(图5-27)。当发生瘢痕收缩时,可使小弯缩短,胃窦大弯形成囊状扩张,使胃形如蜗牛。胃窦部溃疡可使胃窦狭窄变形。

图5-27 胃小弯溃疡,大弯痉挛切变

  ④幽门梗阻:幽门附近的溃疡常致幽门痉挛,或肿胀狭窄,形成幽门梗阴。X线表现为空腹时胃内有滞留物,钡剂通过幽门困难,胃排空延迟。便阻程度严重者,胃扩张明显,6h后胃内仍残留大量钡剂。

  针灸刺足三里等穴,可缓解胃及十二指肠的痉挛,便于发现龛影,鉴别痉挛及变形。

  2.间接征象 多为神经反射引起的功能性改变,  不仅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常见于胃炎、胆囊炎等疾患。功能性改变往往比龛影出现得早些,随着溃疡的愈合而恢复正常。间接征象如下,

  (1)痉挛及张力的改变:痉挛使腔道变窄。例如幽门附近的溃汤及炎症,可引起幽门痉挛及胃窦狭窄。胃小弯溃疡引起环肌挛缩,对侧大弯出现痉挛切迹。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球部痉挛,钡剂通过很快,球部不能完全充盈,称为激惹征(刺激征)。

  张力的改变可为增高或减低。胃张力过高时,胃腔缩小呈横位:张力过低时,胃腔扩大松弛而下垂。张力的增减可改变原来的胃型。

  (2)蠕动的改变:一般在溃疡的早期,多为蠕动亢进,动波深而频。幽门梗阻时蠕动减弱或阵发性增强。在溃疡处的蠕动依溃疡的大小及有无粘连,或减弱消失或跳跃越过。

  (3)分泌功能的改变:溃疡病时胃分泌增多,特别是在伴有胃炎时,空腹时常有明显的滞留液。

  (4)动力的改变:即排空快或慢。一般张力过高、蠕动亢进,无幽门痉挛时,排空时间加速;反之,如有幽门痉挛或因瘢痕引起部分性梗阻,则排空时间延迟,6h复查可见胃内有不同程度的钡剂残留。

  (5)压痛:在龛影处或激或激惹变形十二指肠球部常有局部压痛。

  3.并发症 常见为溃疡大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阴、胃窦炎等。大出血时应延迟钡餐检查,一般于停止出血1-2W后再行检查。急性穿孔属急腹症是钡餐检查的禁忌症,慢性穿孔性溃疡常在钡餐检查时被发现。

  (1)胃窦炎:溃疡病合并胃窦炎时,钡餐显示胃窦粘膜皱襞排列紊乱,皱襞增粗大于胃体粘膜皱襞的宽度。炎症使胃窦激惹,常处于半收缩状态,不能完全舒张,表现窦腔变窄。但其粘膜皱襞仍在,形态也可随蠕动而略有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和胃窦的癌性狭窄相鉴别。

  (2)慢性穿孔:溃疡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并穿入邻近和其粘连的组织或脏器(胰、肝),称为慢性穿孔性溃疡,其龛影深而大,呈囊袋状,内有液气潴留。立位投照时为向胃外突出的囊腔,内有密度不同的三层阴影;上层为透光的气体,中层为液体并有液平面,下层为密度大的钡剂。这种胃旁囊袋状影的三层阴影,是慢性穿孔性溃疡的典型表现(图5-28)。如果卧位投照时,只见一团钡影,周围可有一圈透光区,无上述三层阴影特征。

 

图5-28 胃小弯慢性穿孔性溃疡,立位示胃旁囊腔内有气液钡三层影像

  (三)胃癌(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40-60岁之间。可以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 临床表现在早期胃癌患者可无显著不适,或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饱胀等。病变明显时,则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食欲明显减退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有时上腹部可触到包块。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手术的疗效十分重要。纤维胃镜和胃细胞学检查提供了诊断早期胃癌的途径,但X线检查在胃癌的诊断中仍起重要作用,胃双重造影对诊断胃早期癌有很大价值。胃肠钡餐造影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1.早期胃癌病理和X线表现 病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和大小。常分为三型:

  (1)隆起型(Ⅰ型):癌肿向腔内生长,突出的高度常在5mm以上范围,大小不一,边界比较清楚。形态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基底宽。癌肿表面毛糙不平。在适量钡餐充盈下加压,所显示固定的小充盈缺损,即为隆起的肿瘤。其边界清楚,形状可稍不规则。双重造影则显示在气体的衬托下,薄层钡剂将隆起的肿瘤勾画出类圆形的小肿块致密影。

  (2)表浅型(Ⅱ):癌肿主要沿粘膜和粘膜下层浸润,分界不清,形状不规则,肿瘤生长呈平坦状,但也可呈轻度的隆起与轻度凹陷,其高度与深度均不超过5mm。故又分两个亚型,即(Ⅱa)与(Ⅱc)。此型X线诊断困难,在良好的双对比照片与加压片上,显示肿瘤处粘膜纹平坦消失,局部胃小沟胃小区亦破坏消失呈现不均匀的颗粒状改变。有时胃轮廓可有轻度的僵直。

  (3)凹陷型(Ⅲ型):癌肿表面坏死脱落,形成明显凹陷,深度大于5mm,边界清楚但不甚规则,形态大小不一。充盈切线位片可显示突出腔外之龛影,此段胃壁较僵硬。加压片与双重造影上则显示凹陷区有钡斑影,较浅淡,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有时还伴有小结节状隆起。

  2.中晚期胃癌病理和X线表现胃癌生长于粘膜,侵及粘膜下层或肌层、浆膜层,还可侵及邻近结构以至远处转移。一般认为中晚期的界限在于有无邻近脏器的被侵以及有无远处转移,若无为中期;若有则为晚期。其病理与X线表现如下:

  (1)髓样癌(蕈伞型癌):癌肿向腔内生长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其表面常有溃疡。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边缘多不规则,癌区可有不规则龛影,粘膜皱襞及蠕动消失。如癌肿较大,触诊可扪及肿块,并与充盈缺损相符(图5-29)。贲门癌立位检查时,因胃泡气体的对比,可显示出癌肿的块状影。

(一)髓样癌,图示胃窦大弯
不规则充盈缺损
(二)局限型硬化癌,胃幽门
前区漏斗状狭窄小弯
(三)溃疡癌,图示胃窦腔
内不规则龛影及半月征

图5-29

  (2)硬化癌(浸润型癌):癌组织主要在壁层内浸润生长,使胃壁增厚变硬,没有明显向腔内突出的肿。硬化癌可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两种。局限性硬癌多见于胃窦或幽门前区。X线表现为窦腔狭窄僵硬,呈漏斗状、管状或环形狭窄,粘膜皱襞及蠕动消失。漫型硬癌使整个胃壁僵硬,无蠕动波,如皮革囊状。胃癌侵及幽门时可引起幽门梗阻,排空延缓,或使幽门关闭不全,排空加速。

  (3)溃疡癌(恶性溃疡):癌肿以溃疡为订表现。癌组织向腔内呈盘状突起,中心因死凹陷形成溃疡,周围因癌组织浸润增生而隆起,称为环提,X线表现龛影多半较大而浅,或不规则,位于胃腔轮廓线以内,周围有透光区即环提征或称半月征,粘膜皱襞中断消失。

  (四)胃癌的鉴别诊断  

1.胃良性疡与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主要应从龛影的形状,龛影口部的状态及周围的粘膜皱襞情况,邻近胃壁的柔软度和蠕动改变等具体分析,才能得到较正确的诊断。见表5-1。

表5-1 胃良性溃疡和恶性溃疡的X线鉴别要点

X 线所见

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

龛影形态

扁平状或半月形,边缘不规则

乳头状(侧影)或圆形,卵圆形(正面影)边缘多光滑

龛影位置

位于胃腔轮廓线以内

突出于胃腔轮廓线之外

龛影周围

透光带较宽,称环堤征,半月征

因周围水肿透光带较规则,称月晕征

龛影大小

多大于2.5cm,但早期时小

一般小于2.5cm,但也有大型溃疡

粘膜皱襞

中断消失

常有牵引集中,呈星芒状

局部蠕动

明显消失

跳跃而过,消失不明显

  2.胃窦癌与胃窦炎的鉴别诊断,其重点应观察粘膜皱襞是否完整,胃壁的柔软度及扩张情况。因为胃窦炎或胃窦溃疡均可引起胃窦痉挛狭窄和变形,常不易与胃窦癌鉴别。现就主要X线鉴别要点列表如下。见表5-2

表5-2 胃窦癌与胃窦炎的X线鉴别要点

 

胃窦癌

胃窦炎

粘膜皱襞

破坏消失

存在、常肥大、迂曲、粗乱

轮廓

不齐、陡峭

较整齐或如波浪形

胃壁柔韧度

僵硬不变

柔软可变化

蠕动

消失

存在

病变区与正常区的分界

截然、清楚

无明确分界

肿块

大多有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