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岔气症状介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3浏览:

症状介绍: 岔气,又称运动岔气或运动急性胸肋痛,指的是体育运动,特别是跑步中,胸肋部产生的疼痛。岔气多发生在右下肋部,在运动停止后会自然消失。腹部按摩、缓慢深呼吸或腹式呼吸能加速其缓解。剧烈活动时肌肉进入紧张状态,而内脏器官惰性大,不能马上活动起来,以满足肌肉活动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使呼吸肌紧张而痉挛,或是在身体活动需氧量加大时,呼吸不得法,只是加快呼吸频率而呼吸表浅,也能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导致痉挛。还有可能是长期没有参加体育活动或天气过冷,大量出汗。使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也能引起岔气"。
,,,0.0.0.0 56290,204,
症状介绍: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
,,,0.0.0.0 56291,204,
症状介绍: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慌而就诊。
,,,0.0.0.0 56292,204,
症状介绍: 女性在不同时期由于生理或病理变化引起的乳房胀痛。常常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乳房胀痛有多种原因和症状,比如经前出现乳房胀痛,月经干净后或排卵后出现乳房胀痛,穿内衣或触摸时皆会疼痛,这种现象是属于病态。也可能是由小叶增生,乳腺增生,乳腺炎等导致的。 中医对此病早有所识,认为妇女在经前有乳房胀痛是与肝肾失调、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认为乳房是胃经所管、乳头属肝经所治。因此一切乳房疾病或发育不良或乳房萎缩 ,皆从肝胃调治。根据不同病情对症下药,常会获得良效。
,,,0.0.0.0 56293,204,症状介绍: 肺部感染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最为常见,还可由理化、免疫及药物引起,其中肺炎较典型,具有代表性。临床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改变。其病因为: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肺水肿、肺不张、休克、手术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0.0.0.0 56294,204,
症状介绍: 肺部干湿啰音提示呼吸系统的疾病,它与其他系统疾病一样,周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疾病的基础,X线胸部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特殊的的重要作用。由于呼吸系疾病常为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还应结合常规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力求作出病因、解剖、病理和功能的诊断。肺部的干湿啰音也是如此。
,,,0.0.0.0 56295,204,症状介绍: 胸闷憋气的原因比较多,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最常见的是由于心脏和肺部的疾病造成的,,,0.0.0.0 56296,204,
症状介绍: 烧心是一种位于上腹部或下胸部的烧灼样的疼痛感,同时伴有反酸的症状。烧心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的之一,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进食过快或过多,但是,有些人即使非常注意饮食也经常有烧心,还有一些人在进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后如:酒、辣椒等发生烧心现象,这些食物可以使您的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或胃酸分泌增多,以上这两种原因都能引起烧心。
,,,0.0.0.0 56297,204,"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诊断过程就是医务人员对疾病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医疗实践中去的反复验证的过程。因此,形成正确的诊断,不仅需要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一、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对疾病的认识,首先就要了解疾病和体征,以及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周密的调查研究。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都是对疾病进行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手段。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应注意其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性的倾向。对于搜集的原始资料须要归纳整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索,加以综和、分析和推理,分清主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从而得出以下几个概念。

  (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急性或慢性;

  (二)有哪些主要症状和异常体征、说明哪些病理和功能变化;

  (三)根据主要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发生在哪一系统与部位及其发展情况。

  二、分析判断得出初步诊断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比较典型的疾病往往可以作出诊断,再继续观察病情变化与治疗情况进一步验证。对于比较复杂的疾病,要依据病人主要症状与体征,以及化验结果,罗列出可能产生这些异常现象的疾病,然后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一些证明不足的疾病,找出一个或两个可能性最大的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再以此为根据进行治疗并提出进一步检查的措施。

  (一)建立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最好能用一个诊断来解释全部临床现象。如有两种或几种疾病同时存在,则不应受此限制,但须将所患疾病分清主次,先后排列。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疾病。

  2.诊断疾病时应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或流行病,但亦不能忽略少见病。

  3.当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鉴别有困难时,应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在未能完全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前,不可轻易作出神经官能性疾病的诊断,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二)在分析、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现象与本质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其它检查结果都是疾病的临床现象。如何通过复杂的临床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各种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与疾病本质的关系。通过现象看本质,不同原因的疾病可有相同的症状或体征,如呼吸困难、咳嗽、肺部罗音等既可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又可在心脏病左心衰竭时出现;反之同一疾病亦可有不同的症状与体征,如病毒性肺炎可以出现黄疸和肝肿大,但也有无黄疸者。在诊断中必须透过现象抓本质,再以本质来解释全部临床表现,看有无不符合或矛盾的地方,进行客观地分析。若有矛盾的地方就要重新考虑是否抓住了主要问题。不要被某些现象迷惑,而导致错误结论,带来不良后果。

  2.局部与整体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身体各系统脏器既是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因此,一个症状或体征既可是局部病变,也可能是某一系统或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表现,例如肝脏肿大可以是肝炎所造成,但也可能是心力衰竭肝脏瘀血的后果。局部病变与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可以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变,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局部细菌性化脓性感染病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发展成败血症。对疾病的诊断必须结合整体来考虑,要防止孤立地对待临床证券与体征的片面性观点。

  3.共性与个性既要重视疾病的特殊性,也要重视一般性。疾病的种类很多,表现也各式各样,但一种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既可包含着与某些疾病相同之处,也必定有与某些疾病不同点。抓住它的个性、特殊性,再与它的共性联系起来分析,才能使诊断的范围缩小,得出正确结论。例如血沉增快,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这是共性。但若病人有午后低热、盗汗、咳嗽、肺部浸润性阴影的表现,就应考虑为肺结核。但每一个疾病在不同病人也可有特殊表现,并非千篇一律,例如大叶肺炎可有发热、咳嗽、胸痛,但在老年、身体衰弱者,就不一定具备上述典型表现,这就是特殊性。因此有诊断过程中既要注意共性、一般性、典型表现,也要注意个性、特殊性、不典型表现,不能绝对化。

  4.动态的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的,疾病也以它特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病人就诊迟早不一,我们所得到的资料,往往只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暂时现象,我们必须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例如大叶肺炎早期可能只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肺部仅有捻发音的体征,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则除发热外,可能还有胸痛,咳铁锈色痰的症状,病变单位叩诊呈浊音,听诊有支气管性呼吸音的体征。有些疾病需要经过细微的观察才能逐步积累资料,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动态变化,避免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以防误诊或漏诊。

  三、诊断内容

  完整的诊断应能反映病人所患的全部疾病,其内容应包括病因诊断、病理形态诊断(部位、范围、性质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病理生理诊断。如果同时患多种疾病,则应分清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写在前面,次要疾病依次写在后面:本科疾病写在前面,他科疾病写在后面;在发病机理上与主病有关的病称为并发症,列于主病之后;与主病无关而同时存在的病称为伴发病,排列在最后。

  例一:1.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心力衰竭Ⅲ度(心功能不全Ⅳ级)

  心房纤颤

  2.慢性扁桃体炎-(双侧)

  例二:1.慢性支气管炎

  2.阻塞性肺气肿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度(心功能不全级)

  4.肺性脑病

  5.龄齿

  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未查明病因的疾患,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作出病理形态诊断和/或病理生理诊断,还有的疾病一时既查不清病因,也难以判定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改变,这时可以根据其主要症状,暂写症状待诊,例如,“发热待诊”,“血尿待诊”等。或进一步在其下注明初步考虑可能性较大的疾病或待排除的疾病。如“发热等诊,肠结核?肠伤寒待排除”;“血尿待诊,尿路结石?膀胱肿瘤待排除”等。

  四、最后诊断-确诊

  初步诊断仅是对疾病本质的初步认识,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疗效的观察、对疾病的认识应不断地深入,不断地修正错误,不断地发现新的依据,及时分析。如发现病情与初步诊断不符应重新问诊、查体、补充新的材料,及时纠正或补充诊断,直到确诊,所以一个正确的最后诊断必须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的检验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