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
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人体的产生和摄入与肾脏的排泄能力,血肌酐基本不受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参考范围:Taffe法男性62~115mmoL/L女性53~97μmoL/L
苦味酸法全血88.4~176.8μmoL/L
血清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二)临床意义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
(2)其他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血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中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仅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在正常肾血流条件下,血肌酐176—355μmol/L时,提示有中度至严重肾损害。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