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11浏览:
次
1.肾病日久 患者肾脏疾病日久,肾元亏虚,脾运失健,气化功能不足,开阖升降失司,则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藏不藏,当泄不泄,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水液内停,泛溢肌肤而为肿,行于胸腹之间,而成胸水、腹水;肾失固摄,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血尿;湿蕴成浊,升降失司,浊阴不降,则见少尿、恶心、呕吐。其病之本为脾。肾虚衰,水湿、湿浊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但久病入络,可从虚致瘀或从湿致瘀,而见水瘀互结,或络脉瘀阻。
2.感受外邪 感受外邪,特别是风寒、风热之邪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及加重因素。感受外邪,肺卫失和,肺失通调,水道不利,水湿、湿浊壅盛,更易败伤脾肾之气,使正愈虚,邪愈实。
3.饮食不当 饮食不洁(或不节),脾胃受损,运化失健,聚湿成浊,水湿壅盛,或湿蕴化热而成湿热。
4.劳倦过度 烦劳过度可损伤心脾,而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精亏虚,肾气内伐。脾肾虚衰,则不能化气行水,升清降浊,水液内停,湿浊中阻,而成肾劳、关格之证。而肾精亏虚,肝本失养,阳亢风动,遂致肝风内扰。
总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肺、脾(胃)、肝等脏腑,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肾元亏虚为主;标实为水气、湿浊、湿热、血瘀、肝风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