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中医基本操作(试题与标准答案)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6浏览:

21.如何操作艾条温和灸法?

  答: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就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便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和防止烫伤。

  22.请演示拍法和理指法的操作方法。

  答: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处3~5遍。理指法:一手食、中指屈击呈钩状,挟住患者手指的两侧,自根部往指尖部进行滑利捋扯动作。

  23.请演示针灸时进针的一般操作方法。

  答: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提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向深层。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24.请演示推拿擦法和推法。

  答:擦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后小鱼际附着于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磨擦。

  推法:用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连环运动。

  25.请演示针灸中不慎针身断裂残留在患者体内如何处理?

  答: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手指或摄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便断端暴露体外,用摄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在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26.请演示并简述针灸时出现弯针现象如何处理。

  答:如系轻微弯曲,不得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地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所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拨针。

  27.请演示毫针剌法的操作方法

  答: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向深层。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28.请演示成人推拿滚法的操作方法。

  答: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

  29.请演示斜飞脉和反关脉的切诊位置,二者是否属病脉?

  答: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脉象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二者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30.请演示小儿推拿捏脊法的操作方法

  答:捏脊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指和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31.按手足的意义

  答:1.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具冷多为阴虚阴盛或阴盛。2.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北热盛,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盛,多为内伤发热,若手心热于前额,为里热,额上热于手心为表热。3.测知阳气的存亡重症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积极治疗病可愈。若手足厥冷,预后不佳。

  33. 请演示踝阵挛、角膜反射的检查。

  答案:1. 踝阵挛

  ⑴被检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曲;

  ⑵医生一手持被检者腘窝部,一手持被检者足底前端,用力使踝关节过伸。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

  2、 角膜反射嘱被检者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被检者角膜,正常时该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34、请进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和霍夫曼征(Hoffmann征)检查。

  答案:1、巴彬斯基征检查: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竹签沿被检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行展开;

  2、 霍夫曼征检查: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食指夹住被检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

  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弹刮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曲反应者为阳性。

  35、请演示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奥本汉姆征(Oppenheim征)的检查。

  答案:1、 巴彬斯基征检查: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竹签沿被检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行展开;

  2、奥本汉姆征检查:医生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

  36、请演示脾脏的触诊。

  答案:1、 被检查者仰卧位,两腿稍屈曲,嘱病人配合以腹式呼吸;

  2、 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腰部第7~10肋处,尽可能使胸廓固定,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微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深部,并随病人的腹式呼吸运动,逐渐由下往上接近肋弓;

  3、在脾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此时用双手触诊容易触到。

  37、如何进行颈抵抗、布氏征检查。

  答案:1、颈抵抗检查操作:病人仰卧,颈部放松,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上拖被检者枕部,被动做屈颈动作。如抵抗增强,即为颈强直;

  2、布氏征检查操作:被检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拖起被检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38、请演示肾脏的触诊方法。

  答案:1、检查肾一般用双手触诊法;

  2、 取仰卧位或立位,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腿屈曲并做较深呼吸;

  3、 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拖住其右腰部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呼吸时双手指触肾。如触到光滑钝圆的脏器,可能为肾下极。如能在双手间握住更大部分,则略能感知其蚕豆状外形,握住时患者常有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拖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如患者腹壁较厚或配合动作不协调,以致右手难以压向后腹壁时,可采用下法触诊:患者吸气时,用左手向前冲击后腰部,如肾下移至两手之间,则右手有被顶推的感觉;与此相反,也可用右手指向左手方向做冲击动作,左手也可有同样的感觉而触及肾;

  4、 如卧位未触及肾,还可让患者站立床旁,医生于患者侧面用两手前后联合触诊肾。

  当肾下垂或游走肾时,立位较易触到。

  39.请演示指切进针法操作。

  答案:1.用左物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左输穴的旁边;

  2.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3.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40.请演示常用的闪火拔罐方法。

  答案:1.暴露应拔罐的部位;

  2.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等;

  3.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烯,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

  4.根据不同要求确定具体拔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