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实践技能考试病案:胁痛(三)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5浏览:

 第一站:病案书写(60分钟)
  黄××,男,52岁,职员,2002—03—22初诊。发现HBsAg阳性史十年,因无不适症状,故未作进一步检查。一个月前因与邻居吵架后出现肝区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未予诊治。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且自觉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遂来诊。查见:T:36.5 ℃ P:72次∕分,R:18次∕分,Bp:120∕70mmHg。神志清,中等体形,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肝区叩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52IU∕L(0—60 IU∕L), 谷草转氨酶(AST)128 IU∕L(0—50 IU∕L),总胆红素(SB)16umoI∕L(3.4—22 umoI∕L.)。HBVM(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HBeAg(+),抗HBc(+),B超:慢性肝损。
 
  主诉:胁痛一个月,加重二周。
辨病辨证依据:年老体虚,精血亏损,肝阴不足,又兼肝郁化热,耗伤肝阴,不能濡养肝络,故而胁痛。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为阴虚胁痛之特征,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精血亏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肝木乘土,脾失健运,四肢筋骨失于濡养,故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现HBsAg阳性史十年。
  2、胁痛,乏力,头晕目眩,心烦,口干咽燥。
  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152IU∕L(0—60 IU∕L), 谷草转氨酶(AST)128 IU∕L(0—50 IU∕L),总胆红素(SB)16umoI∕L(3.4—22 umoI∕L.)。
  4、HBVM(乙肝病原学检查):HBsAg(+),HBeAg(+),抗HBc(+)。
  5、B超:肝损。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肝阴不足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则: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为主方
  生地15g    杞子15g   北沙参15g   麦冬9g   当归9g
  川楝子12g  山栀9g    女贞子15g   黄精15g  麦芽15g
  酸枣仁15g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