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肺转移癌X线图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0浏览:

肺转移癌X线图,,,0.0.0.0 54943,204,骨髓瘤早期症状(图),,,0.0.0.0 54944,204,"

(一)头颅平片 正常头颅因个体、年龄和性别而有明显差别。侧位及后位所见见图5-1-1。

1.颅壁 儿童较薄,成人较厚,还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成人颅壁分内、外板及障三层。内、外板为致密骨,呈高密度线状影,板障居其间为松质骨,密度较低。

2.颅缝 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为颅盖骨缝,呈锯齿状线状透明影。儿童期比较清楚。后卤和人字缝间有时可见多余之骨块,为缝间骨,数目不定。缝间骨多无病理意义。但不可误认为骨折。

3.颅壁压迹 ①脑回压迹是大脑脑回压迫内板而形成的局限变薄区,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较透明影,见于颅盖骨。其多少与显著程度正常差别较大。2岁以前和成人较不明显,卤门闭合后,脑发育较快,压迹较显蓍。②脑膜中动脉压迹是脑膜中动脉对内板压迫所致,侧位上呈条状透明影,分前后两支,前支较清楚,居冠状缝稍后,后支细小,较不易显示。③板障静脉压迹粗细不均呈网状或树状排列,多见于顶骨。粗细、多少及分布正常差别较大。④蛛网膜粒压迹表现为边缘清楚而不规则的低密度区,位于额顶骨中线两旁。多在内板,有时形成薄的外突骨壳,甚至造成骨缺损。压迹本身无病理意义,但应同骨破坏鉴别。

正常颅骨

正常颅骨

图5-1-1 正常颅骨

4.蝶鞍侧位上可观察蝶胺大小、形状及结构。正常蝶鞍差较大。正常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为11.5mm,深径为7~14mm,平均为9.5mm。形分椭圆形、扁平形和圆形。蝶鞍各部厚度与密度不同,年老可因骨质疏松而密度减低。正位上可观察鞍底,呈一平台。正常宽度为8~20mm,平均为15mm。还可计算蝶鞍体积。

5.岩骨及内耳道后前位片可从眶内观察。内耳道两侧基本对称,大小相差一般不超过0.5mm。内耳道宽径最为10mm,平均为5.5mm。内耳道口居内端,呈弧状。

6.颅内非病理性钙斑 ①松果体钙斑侧位上居岩骨上后方,后前位上居中线。大小、形状及密度不同。成人显影率高达40%。其位置较恒定,可根据其移位方向,判断肿瘤或血肿的大致位置。②大脑镰钙斑后前位上呈三角或带状致密影,居中线。显影率近显影率近10%。③床突间韧带骨化侧位上呈带状致密影居蝶鞍前后床突之间,使蝶鞍呈“桥形”。显影率为4%。④侧脑室脉络丛球钙斑少见,显影率不及0.5%。

(二)颈动脉造影颈动脉造影动脉期的造影如图5-1-2。

正常颈动脉造影

正常颈动脉造影

图5-1-2 正常颈动脉造影

颈内动脉进颅后先分出眼动脉,前行入眶,继分出脉络膜前动脉及后交通支向后走行,后者分为大脑前、中二动脉。大脑前动脉分为胼周动脉及胼缘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出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支,于侧位上易分辨。前后位上大脑前动脉居中线,而大脑中动脉则居外方,其分支重迭。

正常脑动脉有一定的迂曲,走行自然,由近向远逐渐变细,管径光滑,分布匀称,而各支的位置较为恒定并与脑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