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学改变(1)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34浏览: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表现复杂多样。尽管某些药物引起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但通常并不能依据组织学变化来确定起因的药物。组织学表现只可能提示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及用于判定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应用剂量、用药持续时间与活检间隔时间及合并其他用药有关。因此,肝活检往往对临床检查异常的肝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除外药物性肝病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临床药物性肝病常见的病理学表现。

    肝炎样改变

    急性肝炎样损伤

    急性肝炎样损伤病变广泛,以肝细胞坏死伴某种程度的小叶内或汇管区炎症为特征。轻者存在散在的嗜酸性小体和肝细胞坏死灶,伴轻度炎细胞浸润,为非特异的反应性肝炎组织学表现;重者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呈散在性,有时可见单核细胞沿肝窦浸润,犹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常无或甚轻微的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

    急性药物性肝炎在病理学表现方面有时很难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其鉴别依赖于流行病史、用药史、症状体征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很多药物可引起急性肝炎样肝损伤表现,其中以异烟肼、甲基多巴、氟烷、磺胺和苯妥英钠更为常见。

    慢性药物性肝炎

    药物引起慢性肝炎的组织学表现多与慢性活动性肝炎相似,以汇管区或汇管区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伴与汇管区接壤的肝细胞不规则破坏性炎症(碎屑样坏死)为特征。

    小叶内可存在灶性或融合性坏死,汇管区周围可有纤维化进展,并且可以发展为纤维间隔甚或肝硬化。

    融合坏死

    融合坏死类型存在严重的肝细胞破坏,肝细胞呈广泛多灶性坏死,肝细胞凋亡伴网状支架塌陷。

    融合坏死可由急性肝炎发展而来,或与某种其他炎症经过相关。融合坏死可呈独特的带状分布,有时伴有桥接坏死。如发展为整个小叶,则形成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坏死部位肝细胞消失,网状支架塌陷,枯否细胞增生和其他单核细胞聚集,汇管区炎症可轻微,常有嗜酸性细胞出现。

    在重症患者中,可见胆小管增生伴汇管区周围多形核细胞浸润,残存的肝细胞可存在脂肪变性,可伴有毛细胆管性胆汁淤积和肝细胞再生。在某些病例中,坏死区域的肝细胞与正常肝细胞可有明显的不同。

小叶中央性带状坏死常见于药物过敏或中毒性肝损伤两种情况(图1)。多小叶融合性坏死可发展为亚大块坏死,坏死中心区病变最重,很多常引起急性肝炎和小叶中央性带状坏死的药物常可导致这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