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学改变(2)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33浏览:

 药物性胆汁淤积主要可分为胆汁淤积伴或不伴肝组织损伤。

    单纯性胆汁淤积

    单纯性胆汁淤积以毛细胆管胆汁淤积为主要形态学表现。毛细胆管内胆栓常见于小叶中央区,可伴轻度肝细胞损伤,常有多核肝细胞出现。小叶或汇管区炎症缺如或甚轻微,无肝细胞坏死。

    胆汁淤积性肝炎

    胆汁淤积性肝炎具有胆汁淤积和肝炎两者的特征,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具代表的一种类型,是以小叶中央为倾向的毛细胆管胆汁淤积,伴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细胞浸润,常有多核肝细胞出现(图2)。肝细胞损伤可为气球样变,有散在嗜酸性小体、灶性坏死和汇管区或小叶内轻中度单核细胞浸润。

    汇管区炎症病灶可无明显嗜酸细胞浸润,特别是在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情况下更为明显。小胆管增生和汇管区水肿常可引起胆道闭塞。在重症患者中,可见类似急性肝炎的肝细胞损伤。

    慢性胆汁淤积

    慢性胆汁淤积基本病变是汇管区周围肝细胞肿大,汇管区有浸润性炎症或不规则小胆管增生,伴各种轻度毛细胆管淤胆。浸润细胞可以包括泡沫样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

    肿大的肝细胞特殊染色可能含铜,可有马洛里(Mallory)小体,汇管区或汇管周围纤维化常见,重症患者可有桥接坏死和肝硬化表现。

    慢性胆汁淤积的胆管减少类似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但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停药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结果可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