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药物性肝病的病理学改变(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32浏览:

 肝细胞脂肪变

    根据脂肪滴大小,通常将药物性肝细胞脂肪变的病理表现分为巨泡型和微泡型两类。

    巨泡型表现为单个大脂质球充满肝细胞质,细胞核被挤到边缘,该型较多由酒精引起,也可因激素及胃肠外全营养和四氯化碳等引起。

    微泡型表现为肝细胞内充满多数微小脂肪滴,但核仍居中,常伴轻度毛细胆管性胆汁淤积,罕有肝实质细胞坏死和炎症。

    有些病例可表现为巨泡型和微泡型脂滴混合型,肝细胞常肿大,炎细胞浸润甚或有纤维化或发展至肝硬化,可见Mallory小体。

    肉芽肿、纤维化/肝硬化

    肉芽肿

    药物引起的肉芽肿常为非干酪性肉芽肿,因巨噬细胞聚集而使肉芽肿边界明显,类似结节病样。肉芽肿多出现在汇管区也可见于小叶内,往往伴嗜酸性细胞浸润,后者有一定诊断价值。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也可见于一些较典型的病例。肉芽肿可能为唯一组织学变化,也可伴有脂肪变性的非特异性反应。

    纤维化/肝硬化

    肝纤维化是药物性肝损伤可能的共同病变,如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在慢性药物性肝炎和慢性药物性胆汁淤积中均可发生,并可进展为纤维化和肝硬化。

    某些药物引起的小叶中央型纤维化可导致肝静脉闭塞性疾病,可继发于严重的融合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性、肝细胞周围性及汇管区周围性分布的各种程度纤维化也可见于酒精和药物性的脂肪性肝炎。
 
    单纯由药物性肝损伤而进展来的肝硬化则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