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医学 > 文章内容

诊断学部分复习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11-09 18:05浏览:

十九、试述甲亢的眼征有哪些?

1,双侧眼球突出;2,Stellwag 征:瞬目减少;3,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4,Mobius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5,Joffroy征:上视时无额纹出现。

二十、何谓水肿?水肿如何分度?

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中度:全身组织均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组织严峻水肿,身体低位批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腔,腹腔等浆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可见严重水肿。

二十一、何谓黄染?常见原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黄染:皮肤黏膜发黄称为黄染。常见原因:1,黄疸,2,胡萝卜增高。3,长期服用含有黄色素的药物。

特点1,黄疸引发者特点:A,黄疸首先出现于巩膜,硬腭后部及软腭黏膜上,随着血中胆红素浓度的继承增高,黏膜黄染更明显时,才会出现皮肤黄染。B,巩膜黄染湿连续的,近角巩膜缘处黄染轻,黄色淡,远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2,胡萝卜素增高引发:A,黄染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以及鼻部皮肤。B,一般不出现巩膜何口腔黏膜黄染。C,血中胆红不高,D,停止食用含胡萝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后,皮肤黄染逐渐消退。3.服用药物者:A,黄染首先出现于皮肤,严重者也可出现于巩膜,B,巩膜黄染的特点是角巩膜缘处黄染重,黄色深,离角巩膜缘越远,黄染越轻,黄色越浓。

ⅩⅩⅡ、 试述正常呼吸音得发生气制,听诊特点及听诊部位?

1)气管呼吸音:机制:空气进出气管所发生得声音。特点:粗糙,响亮而且高调,吸气与呼气相几乎相等。部位:胸外气管上面。2)支气管呼吸音:机制: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在支气管形成端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抬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生的“ha”的音响。特点:强而高调,吸气相较呼气相短,且呼气音较吸气强而高调,吸气末与呼气始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部位: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且越靠近气管区,其音响越强,音调越低。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性呼吸音。特点:吸气管性质与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呼气音性质则与支气管呼吸音相似,强度稍弱,音调稍低,管样性质中些和呼气相短些,在吸气与呼气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同。部位: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4)肺泡呼吸音:机制: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结果。特点:叹息样的或柔和吹风样的“fu-fu”音,吸气时音响较强,音调较高时相较长,呼气时音响较弱,音调较低,时相较短,一般在呼气终止前,呼气声即先消失。部位:大部位肺野。

特征

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强度

极响亮

响亮

中等

柔和

音调

极高

中等

吸:呼

1:1

1:3

1:1

3:1

性质

粗糙

管样

沙沙声,胆管样

轻柔的沙沙声

正常听诊区域

胸外气管

胸骨柄

主支气管

大部位肺野

二十二、简述语音震颤的临床意义?(试述如何进行语音震颤检查及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语音震颤: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缘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方法):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属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往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重有无增强或减弱。
(减弱或消失):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

(增强):1,肺泡内有炎症侵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阻塞)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湿当空洞周围有炎症侵润并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使语音震颤增强。(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

二十三、试述气胸发生时的症状与体征?气胸:定气进入胸膜腔内。

(症状):特重物屏气核剧烈运动或咳嗽常为其诱因,患者突感一侧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被通健侧卧位,患侧朝上以减轻压迫症状,可有咳嗽,但无痰或少痰。小量闭合性气胸者仅有轻度气急,数小时后可逐渐平稳,大量张力性气胸着,除严重呼吸困难外,尚可表情紧张,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脉速、虚脱、发绀、甚或呼吸衰竭。

(体征):少量胸腔积气者,常无明显体征,积气多时,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变宽,呼吸动度减弱,语音震颤以及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气管,心脏向健侧移位,叩诊患侧呈鼓音,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移,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二十四、试述异常肺泡呼吸音有哪些改变?临床意义如何?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与肺泡内的空气流量减少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减慢及呼吸音传导障碍有关。①胸廓活动受限。②呼吸肌疾病。③支气管阻塞。④压迫性肺膨隆胀不全。⑤腹部疾病。

2)肺泡呼吸音增强:双侧肺泡呼吸音增强,与呼吸运动及通气功能增强,使进入肺泡的空气流量增多,或进入肺内的空气流速加快有关。①即日需氧量增加,引起呼吸深长和增快。②缺Q2高兴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运动增强。③血液酸度增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深长。

3)呼气音延长:下呼吸道分阻塞,痉挛或狭窄,导致呼气的阻力增强或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气的驱动力减弱,均可引起呼气音延长。4)断续性呼吸音: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可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因伴短促地不规则间歇,故又称齿轮呼吸音。5)粗糙性呼吸音:为支气管黏膜轻度水肿或炎症侵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岁形成的粗糙呼吸音。

二十五、湿罗音产生的机制及特点?

湿罗音: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忽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特点:湿罗音为呼吸音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年出现,于呼气时或吸气时终末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分类:

1,粗湿罗音:发生于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出现于吸气早期。2,中湿罗音:发生于中等的支气管,多出现于吸气后期出现。3,细湿罗音:发生于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出现。4,捻发音: 极细均匀一致的湿罗音,多在吸气终末听及。

二十六、胸腔积液的症状体征?

(症状):胸腔积液少于300ML时症状多不明显,但少量积液以纤维素性渗出为主的患者常诉刺激性干咳,患侧胸疼,于吸气时加重,患者喜患侧卧位以减少呼吸动度,减轻疼痛。

当积液增多时,胸膜脏层与壁层分开,胸痛可减轻或消失。

胸腔积液大于500ML的患者,常诉气短,胸闷,大量积液时因纵隔脏器受压而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并出现紫绀。

(体征):1,少量积:常无明显体征,或仅见患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弱。2,中至大量积液:呼吸浅快,患侧呼吸动力受限,肋间隙丰满,心尖搏动及气管移向健侧,语音震颤和语言共振减弱或消失,在积液区叩得浊音。3,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增厚粘连得患者,则叩诊为实音,积液区呼吸音和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纤维素性胸膜炎得患者常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二十七、 试述如何区分S1与S2?

1, 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2,S1至S2的距离较S2至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3,心尖和颈动脉的向外搏动与S1同步。4,当心尖部听诊难以区分S1和S2时,可先听心底部即肺动脉和主动脉瓣区,心底部的S1与S2易于区分,再将听诊器胸件移向心尖,边移动默涌心音节律即可确定。

二十八、什么叫做心脏杂音?试述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以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杂音: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端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 异常声音。

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端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 血流加速:运动高热,甲亢、贫血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二狭

3.瓣膜关闭不全 4。异常血流通道: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5.心脏内异物或异常结构:心室内腱索,乳头肌断裂 6。大血管瘤样扩张:动脉瘤

二十九、试述收缩期生理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要点?

鉴别点

生理性

器质性

年龄

儿童、青少年多见

不定

部位

肺动脉瓣区和(或)心尖区

不定

性质

柔和,吹风样

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

持续时间

短促

较长,常为全收缩期

强度

一般为3/6级以下

常在3/6级以上

震颤

3/6级以上常伴有

传导

局限,传导不远

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三十、试述S1,S2,S3的发生时刻,机制及听诊特点?

第一心音:发生时相:在心室的等容收缩期,即心室收缩的开始,约在心电图QRS波群开始厚0。02~0。04S。产生机制:瓣膜起源学说,在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二成分,而三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三成分,由于瓣膜忽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生声音。听诊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持续约0。1秒),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在心尖部最响。

第二心音:发生时期:在心室的等容舒张期,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在心电图T波的终末或稍后。产生机制: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然减速和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可分为两个成分:主动脉瓣关闭在前,形成该音的主动脉瓣成分,肺动脉瓣关闭在后,形成该音的肺动脉瓣成分。听诊特点: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S1弱,历时较短(约0。08秒),在心底部最响。

第三心音:发生时期:心室快速充盈期之末,距第二心音后约0。12~0。18S。产生机制:心室快速充盈末血流冲击室壁,心室肌纤维舒展延长,使房室瓣,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所致。听诊特点:音调低钝而重浊,持续时间短(约0。04秒)而强度弱,在心尖部及其内上大于仰卧位较清晰。

三十一、什么叫额外心音?试述额外心音分内的特点?

额外心音?在正常心音之外听到的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

一,舒张期额外心音:

1.奔马律:①舒张早期奔马律:听到部位:左室奔马律—心尖区其内侧。右室奔马律—剑突下或胸骨右缘第5肋间。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弱,在S2之后,与S1与S2的间距相仿,通常心率较快,类似马奔跑。②舒张晚期奔马律:时相:发生于S4出现的时间,突为增强的S4。听诊特点:音调较低强度较弱,距S2比较远,比较近S1(在S1前约0。1S)听诊部位:在心尖部稍内侧听诊最清楚。③重叠型奔马律:为舒张早期和晚期奔马律重叠出现引起。犹如时出现而没有重叠则听诊为4个心音,称舒张期四音律。
2.开瓣音:听诊部位:心尖内侧,时相:S2后0。07S。听诊特点: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3.心包叩击音:听诊部位:心尖部和胸骨下段左缘最易间及。时相:S2后约0。1S。听诊特点:中频,较响而短促。4. 肿瘤扑落音:部位:心尖或其内侧胸骨左缘第3,4肋间,时相:S2后约0。08~0。12S。特点:出现时间较开瓣音晚,声音类似,淡音调较低,且随体位改变。

二.收缩期额外心音:

1. 收缩早期喷射音:为高频爆裂样声音,高调,短促而清脆,紧接于S1后约0。05~0。07S在心底部听诊最清楚。(主A瓣与肺A瓣处)2. 肺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在肺动脉瓣去最响,吸气时减弱,呼气时增强。3. 主动脉收缩期喷射音:在主动脉瓣去最响,可向心尖传导,不受呼吸影响。4、收缩中晚期喀喇音:部位:在心尖区及其稍内侧最清楚,可随体部改变而变化。时相:S1后0。08S者为收缩中期0。08S以上者为收缩晚期。特点:高调、短促,清脆如关门落锁的KA-TA样声音。

三十二、简述心前区扪及震颤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震颤: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惊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机制: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临床意义:

部位

时相

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2肋间

收缩期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收缩期

肺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收缩期

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连续性

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区

舒张期

二尖瓣狭窄

心尖区

收缩期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十三、临床S2分裂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特点机制如何?

临床S2分裂可见1,生理性分裂2,通常分裂3,固定分裂4,反常分裂。

① 生理性分裂:多数人于深吸气末因胸腔负压增加,右心回心血流增加,右室排血时间延长,左右心室舒张不同步,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长,因而出现S2分裂。尤其在青少年更常见。② 通常分裂:临床上最为常见的S2分裂。见于某些情况如右室排血时候延长,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或左室射血时间缩短,主动脉瓣关闭时间提前。(肺狭、二狭、室缺、二尖瓣关闭不全)③固定分裂:指S2分裂不受吸气、呼气、的影响,S2分裂的两个成分时距比较固定。如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有左房向右心房的血液分流,右心血液流量增加,排血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导致S2分裂,当吸气时,回心血量增加,淡右房压力暂时性增高以致左向右分流稍减,抵消了吸气导致的右心血流增加的改变,故其S2分裂的时距比较固定。④ 反常分裂:指主动脉瓣关闭迟于肺动脉瓣,吸气时分裂变窄。呼气时变宽。S2逆分裂是病理性体征,见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高血压时,。(重度高血压,完全左束支阻滞,主A瓣狭窄)

三十四、二尖瓣器质性与相对性狭窄杂音的鉴别?


器质性

相对性

杂音特点

粗糙、呈递增型、为舒张中晚期杂音、常伴有震颤

柔和、递减型、为舒张早期杂音、无震颤

拍击性S1

常有

开瓣音

可有

心房颤抖

常有

X线心影

呈二尖瓣型、右室、左房增大

呈主动脉型、左室增大

血管扩张

增强

减弱

剂对杂音影响

 

三十五、试述心力衰竭的定义以及左右心衰竭时的症状以及体征?

心力衰竭:在静脉回流无器质型障碍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排少,不能满意机体代谢雪要的一种综合征。
左心衰竭表现

(症状)主力、劳力型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需高枕卧位或端坐呼吸及咳嗽、吐泡沫痰。

(体征)主要为肺淤血的体征

1. 视诊: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稍微紫绀、高枕卧位或端坐体位,急性肺水肿时可出耳、口、鼻涌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呼吸窘迫,并大汗淋漓。2.触诊:严重有可出现交替脉。3.叩诊:除合并病症外,通常无特别发现。4.听诊:心尖及其内侧,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A瓣第二音亢进,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双肺由肺底往上有不同程度的对称性湿罗音,可伴有少量,啸鸣音。

右心衰竭表现

(症状)腹胀、少尿及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

(体征)主要是体循环淤血的体征:

1. 视诊:示颈静脉怒张,可有明显的周围性紫绀,浮肿较明显。呈凹陷性以下垂部显著。

2. 触诊:可扪及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压痛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或骶部凹陷性浮肿,严重者可有全身浮肿。

3. 叩诊:可有胸水(右侧多见)与腹水体征

4. 听诊:由于右心室的扩大不可在胸骨左缘4~5肋间或剑突下闻及右心室舒张期奔马律以及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三十六、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视诊:可出现双颊暗红,称二尖瓣面容,由于右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可向左移。

触诊:心尖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叩诊:轻度狭窄者,心界正常。随狭窄加重,左房,肺动脉及右心室增大与增宽,心浊音界可呈梨形,即心尖稍向左增大,心腰消失,胸骨左缘第三肋间浊音界增宽。

听诊:心尖区S1亢进,有局限形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于舒张晚期递增,左侧卧位更加清楚。心尖内侧可闻开瓣音,提示为单纯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狭窄为主,瓣叶弹性及活动尚好。肺动脉瓣区S2亢进、分裂、可有相对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在肺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称为 Graham Stell杂音。晚期病人可出现心房颤,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有脉搏短促。

简述上下腔静脉阻塞时及门脉高压时,腹壁V的血流方向,如何判定?

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

1.门脉阻塞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央向四面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2.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方。3.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静脉大都分布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臀部以及股部外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也转向上。

判断:检查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触该段静脉内血流,至一定距离方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三十七、肝脏触诊需留意哪些内容?

1.大小。2。质地 3。表面状态于边缘。4,压痛。5,搏动。6,肝区摩擦感。7,肝震颤。

腹部触诊可触及的正常包块有哪些?触及异常包块需注意哪些要点?

腹部可触及的正常包块有:

1. 腹直肌腹及腱划;2。腰椎椎体及骶骨岬;3。乙状结肠粪块;4。横结肠;5。盲肠

触及异常包块需要注意:

1.位置2,大小3,形态4,质地5,压痛6,搏动7,移动度

三十八、肾脏或输尿管疾病时压痛点有哪些?再何位置?

1,季肋点:第10肋股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称于肾盂位置。2, 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线3,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4, 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的顶点。5, 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交角顶点。
三十九、试述脾脏肿大时的测量法及分度及临床意义?

脾脏肿大的测量:第I测量(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及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第II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第III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脾脏肿大的分度:轻度肿大: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一般质地柔软)(急慢性肝炎,伤寒,粟粒型结核,急性疟疾。脑出血等)中度肿大: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一般较硬)(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淋白血液、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病、SLE等)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质地硬)(慢粒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淋巴肉瘤、等)

四十、试述肝颈静脉返流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属患者卧床,头垫高枕,张口呼吸,避免Valsalva憋气动作,检查者右手掌面轻贴于肝区,逐渐加压,持续10秒钟,同时观察颈静脉怒张程度。

判断:正常人颈静脉不扩张,或施压之初可有轻度扩张,但迅即下降到正常水平。右心衰竭者则明显怒张,但于停止压迫肝脏后迅即下降,(至少4CM水柱)为阳性

机制:压迫淤血的肝脏使回心血量增加,已充血的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流而使颈静脉压被迫上升。

注意:检查时闭口,憋气,将影响结果判断。

四十一、病理性肝脏肿大见于哪些情况?各有何特点?

肝脏肿大,首先必须与肝下垂相鉴别,肝下垂不引起自觉症状。病理性肝肿大见于:

1.病毒性肝炎:肝脏呈轻度肿大,有压痛、质地稍韧,可伴黄疸,有时脾脏可轻度肿大。

2.肝硬化:肝脏大小不一,常早期肿大,晚期缩小。无压痛,表面有时能触及颗粒,质地硬,脾脏常中度以上增大,可有静脉曲张及腹水。3.肝癌: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质地表面常可触及或大小不等结节,有压痛,可伴有腹水,常为血性,可能找到癌细胞。4.脂肪肝:肝大而软,边缘钝,常见于体型肥胖者,脾不肿大。5.淤血肝: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或肝静脉一下腔静脉阻塞时,肝因淤血而呈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边缘钝圆,质韧。常有明显触痛并均可产生腹水。6.淤胆肝:因阻塞性黄疸所致肝内淤胆,可使肝脏肿大,边缘钝,有压痛,伴皮肤,巩膜明显黄疸,久之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四十二、肝硬化时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原因:1。门静脉压力升高:大于300MMH2O2.低白蛋白血症:小于30G/L3.淋巴液生成过多:7-11L正常时1-3L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6.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交感神经,兴奋,前列腺素,心房肽以及缓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下降,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何排尿量减少。

四十三、试述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体征与并发症?

(症状)

1.上腹痛的特点:

部位:GU-上腹部正中活偏左, DU-上腹部偏右活脐周。疼痛范围:手掌大小,相应部位的皮肤可有过敏区,溃疡较深活后壁溃疡,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性质:常为持续性钝痛如胀痛,灼痛,饥饿样不适等。急性发作—剧痛如绞或割样,持续时间1~2小时或3~4小时/节律与季节性:GU-餐后1/2-2小时,出现以下-餐前消失。DU-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之下次进餐后缓解,也可有夜间痛,好发冬季,秋末冬初或冬春之交,与严寒明显有关,紧张劳累,忧郁,烟酒、饮食。慢性发作反复:轻易复发,定期发作,病史可数年或数十年,每次发作数周可数小时不等。其他伴随症状:餐后腹胀,返酸,流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消瘦。

(体症):体形瘦长,活动期,上腹部可有压痛点,与疼痛部位一致,在背部10~12胸椎段可有椎旁压痛,胃溃疡偏左侧,12指肠偏右侧,缓解期不明显。后壁溃疡穿孔,可有明显背部压痛,出血可见皮肤与结膜苍白。
并发症:

1. 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