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运用要辨清病情属性。便秘在中医中也是分很多类的,像是血虚便秘、阳盛便秘、阳虚便秘等,每个证型治疗起来的治法和方药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运用下法时一定要注意寒热!
用下法的时候辨别寒热属性,很多人把它忽略了。因为现在运用中医的下法,不仅仅是我们中医队伍自身。下法,比如用大黄可以攻下,吃点番泻叶泡点水吃也可以,有攻下作用,几乎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成为一个常识。而很多现代医学工作者,西医也爱用这一方法。病人大便结燥了,给你用点番泻叶,你去泡泡水喝。但由于没有按照辨证论治的观点,运用下法。所以应该用温下的往往用寒下,滥用寒下这种现象,往往给病家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
这可以说在临床上很多很多。你比如像西医的医院病房里,经常会诊的时候,多例发生这个不良后果,在胃肠道,比如一些癌证病人,到晚期,这个时候的胃肠腑气不通,很多是晚期津血阳气不足了,邪实正虚,这个时候如果单纯用寒下的话,那是支持不了的。所以有的大便秘结,很燥结,单纯,就哪怕一点番泻叶的水:遇到过这样的病例,泡水一喝,喝了人第二天开始大便倒通了,滑脱失禁,整个一下子体质更加垮下来了。马上中医去会诊看一看,这个证完全是个什么呢?补中益气汤证。所以用补中益气汤,后来还遇到一些病例,这种误用寒下以后用真武汤为基础,也就是说益气,升举,温阳,这种方法来治疗。说明寒下药,你仅仅是少量的大黄,或者用番泻叶这一类的,它都能够在他本来阳气不足,津血不足的基础上,更加使他胃肠道失固,更加使他阳气损伤,这是有些比较重症的病人,你使用下法的时候,本身应当注意攻补兼施。更应该注意寒热属性的辨清。
中医是很讲究辨证论治的,不能单凭病名就去选择中医的治法和方药,辩证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