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的方,主要可以治疗表里俱寒,即外感风寒,心肾阳虚,还可以治疗感受风寒以后的暴哑或是失音,都是一种表里同病的症候。
主治证候为发热,恶寒甚剧,虽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脉沉微。有的说它表里俱寒,表里同病。表寒就是外感风寒,里寒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具体来讲,涉及到肾阳虚了。所以有的说寒伤肾肺,在第二个是暴哑了,不但治疗暴哑暴盲,所以这个方用得非常宽,但是做为原书主治里边是阳虚外感风寒,表里俱寒。《伤寒论》上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就是心肾阳虚,心肾阳虚,心反映出是阳气者,精则神藏,阳气温养心神,肾反映出热力来源,所以肾阳虚本身就有畏寒恶寒的特点。那外来又感受风寒,那少阴并就心肾阳虚,本身特点是恶寒的,所以张仲景说:少阴病,反发热,恶寒怎么反而发热呢?说明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说明是表证,表证脉应当浮的,脉沉者,脉又沉的,又反证了阳气很虚了,不能鼓动血脉,所以简单几句,他描述了一个表里俱寒,阳虚感受风寒的一个特点。
所以他也应该有恶寒发热,外感风寒,但发热较轻,恶寒甚剧,恶寒很重,这恶寒本身有外来风寒的因素,风寒束表因素,又有本身是少阴病心肾阳虚,特别肾阳虚的基础,所以恶寒很重,虽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虽然盖得很多,穿衣服很多,内在之寒,内生之寒,不是一下子,不像较轻的这个,特别是肾阳虚以后,四肢逆冷,厥逆,不像脾胃阳虚这种不温清冷这个程度,脉呢,出现沉微,所以从这个病机,表里俱寒,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是这样一个特点。
主治: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则失音,或咽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暴哑实际上都是感受外寒以后,这要说明的,笼统说这个突然音哑的话,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在临床看,这类突发音哑往往是,不是说完全发不出,发来声音非常重浊,有些还可以由于寒性收引凝滞,本来长期阳气不足,不能温化,就会咽喉部分,像慢性咽炎这些,有痰气互结,有感受强烈外寒以后,寒伤心肾,就造成了闭阻肺窍。寒既然能够直中伤肾,大寒犯肾,又可以闭阻肺窍,加重这种体质的畏寒和肺窍闭阻,又出现突然的音哑。这个时候,他应该有一组表证,感受外寒,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很重要有外寒的历史,内在有阳虚基础。所以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有外寒表证基础,神疲欲寐,有时候可以叫神衰欲寐,它是心肾阳虚,结合前面这个,可以恶寒很重,虽重衣厚被不渐,阳虚程度较重,加上脉沉无力,这类特点,就是既有阳虚,又有外寒直中的特点,包括暴盲,突然看不见,也是大寒犯肾。这样肾的精气不能上承,肾脏本来肾精肝血向上,濡养滋润眼睛,特别是看东西最主要靠黑的瞳仁,所以认为本身阳虚之体感受外寒,容易引起肾浊上泛,它不是肾精向上去贯注瞳仁,受寒之后,肾精不能上升,那浊阴之气上逆,肾浊上泛,造成突然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