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方剂 > 文章内容

香苏散的方义分析!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19 09:32浏览:

香苏散的治法,除了疏散风寒,它有这个理气的作用,理气和中。主要是治疗外感风寒,气郁不舒的。共有四味药,主要是苏叶、香附、甘草和陈皮。

和中指的主要是脾胃。拿君、臣、佐、使分析来说,苏叶是这个方里这样的君药。两个作用,既能散风寒,又能理气。所以它是理气解表。过去把它作理气解表一种代表方。它实际上是个基础方。苏叶这味药是比较全面的,能走气分,能走血分。不同用量的话还有不同的作用。用量偏大发散为主。苏叶中等用量,一般用到比如6到9克,用它有理气,疏散,疏理气机,理气。

用香附呢,香附是理气药,行气开郁。它当然可以疏肝行气,可以配合之后,象陈皮和它结合可以作用于中焦。整体上香附常用于行气开郁。用陈皮理气化湿,是考虑到中焦气机郁滞,津液容易不布。既有气滞有时候考虑到化湿。祛湿来讲也要看部位。这个袪湿的治法很复杂,要考虑到三焦,后来发展到温病学派的治湿温病这些。治湿,提法上很多。有的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有的很强调芳化。有的强调肺为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有的燥湿可以运脾,提法很多。虽然三焦之所以有三焦的特点。上焦开宣。中焦两种方法,或者苦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分别针对寒湿或者湿热。中焦还有芳化,芳香化湿。我们这里讲陈皮这类,它带有芳香化湿特点。中焦要芳化苦燥。苦燥有苦寒燥湿,有苦温燥湿。下焦淡渗。有的时候需要什么开宣上面的,苦燥中焦的,又要苦燥或者芳化中焦,又要淡渗,三焦分消。

这里呢就是考虑到气滞以后结合芳化,形成理气化湿并举。用甘草作为使药,又兼佐药了。因为它有补气和中作用,同时调和药性。因为行气太过容易耗气。它有益气和中作用。

整个方很简单,四味药,用药又很平和。香苏散就成为一个理气解表的一张常用方的基础方,以治疗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