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胆经用药
胆为中正之官,为府而内所藏为精汁,与其它府所藏之水谷不同。中正,意思是不偏不倚,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影响,维持和控制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胆气虚怯,可因惊恐而致病,诸如虚烦不眠,心慌心跳,多疑虑,好叹息等。胆气壮,则不受影响。倘若由致病因素而致胆实者,会出现胆气不畅,诸如胸脘满闷,胁下胀痛,口苦而干,头额两侧痛疼,口外眼角痛等症状发生。
胆与睡眠关系密叨,胆虚寒则不眠,胆实热则多眠,烦扰之则不能眠。
胆与肝相表里,胆之实证热证常与肝有联系,因此,泻胆火的药物可以平肝,同样,平肝的药料也可泻胆火。
补胆
生枣仁——甘润而酸平,专滋补肝胆。醒脾疗胆实多眠。
炒枣仁——酸温而香,则补胆气,宁心疗胆虚不眠。
和胆
川芎——血中气药,升阳开郁,胆之引经药。
柴胡——升阳气,和表里,解郁调经。
郁李仁——补血润燥,得酒则入胆,下气行水。
半夏——发表开郁,下气止呕。
酒——大热有毒,用为向导,首先入胆,通行一身之表。引药至极高之分。
猪胆汁——胆汁苦寒,泻火润燥。
连翘——性升入胆,散诸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
凉胆
青蒿——入肝胆血分,除骨蒸劳热。
前胡——下气降火,专治肝胆之风痰。
银柴胡——治骨燕劳热,治小儿疳积。
竹茹——清肝胆之热,凉血除烦。
桑叶——清泄少阳之气热。
泻胆
胆星——除湿热,祛风痰。
青皮——气烈泻肝胆,破积消痰。
黄芩——清湿热,疏解往来之湿热。
苦参——除湿热,利九窍。
龙胆草——泻肝胆之火,酒浸则上升行外。
茵陈——除湿热而祛黄。
温胆
生姜——发表解郁,调中开痰,为呕家圣药。
橘红——去白之橘皮名橘红,调中消痰,除寒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