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方剂 > 文章内容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1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20 19:49浏览: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含义: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治瘀血证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肝,入血分

  ◆功效应用:

  ◇活血化瘀:瘀血证(内、妇、儿、外、伤)

  ◇分类:

  ●活血止痛:瘀滞痛证

  ●活血调经:妇科经产诸证

  ●活血疗伤:跌打伤痛

  ●破血消癥:癥瘕积聚

  ◇兼治病证:

  ●中风不遂

  ●风湿痹证

  ●瘀滞出血

  ●疮疡肿痛

  ◆运用配伍

  ◇药证相符,随证配伍。常配理气药

  ◇寒凝血瘀:配温里药

  ◇热瘀互结:配清热药

  ◇痰湿阻滞:配化痰除湿药

  ◇风湿痹阻:配祛风湿药

  ◇癥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久瘀致虚、因虚而瘀:配补益药

  ◆使用注意

  ◇易耗血动血

  ◇忌用:月经量多、出血无瘀滞

  ◇慎用、忌用:孕妇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

  ◇入血分,又入气分

  ◆功效应用:

  ◇活血、止痛、行气:

  ●气血瘀滞痛证: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跌打伤痛

  ●其他瘀血证

  川芎 、 延胡索 、 五灵脂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五灵脂:苦、咸、甘,温。归肝经。

  延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止痛:血滞诸痛

  ◇川芎、延胡索:行气,宜血瘀气滞痛证

  ◆不同点:

  ◇川芎:“血中之气药”,尤宜寒滞 ;“下调经水,中开郁结”●祛风止痛:性升散

  ○“上行头目”,头痛要药: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

  ○“旁通经络”,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延胡索:止痛良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各种气血瘀滞疼痛,醋制增效

  ◇五灵脂:专入肝经血分,瘀滞疼痛要药

  常配蒲黄

  ●化瘀止血:瘀滞出血

  ●注:○包煎 ○畏人参

  郁金 、姜黄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痛证

  ◆不同点:

  ◇郁金:行气力强,性寒,宜血热瘀滞

  ●清心解郁: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凉血止血:出血证

  ○气火上逆,吐血、衄血、倒经

  ○热结下焦,尿血、血淋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肝胆结石

  ●注:畏丁香

  ◇姜黄:祛瘀力强,性温,宜寒凝瘀滞

  ●通经止痛:风寒湿痹,尤宜风湿臂痛(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

  乳香、 没药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外伤科要药

  ●跌打伤痛、疮疡痈肿

  ●瘀滞痛证

  ◇注:●胃弱慎用 ●生品刺激性强,宜炒去油

  ◆不同点:

  ◇乳香:善伸筋,兼行气,痹证多用

  ◇没药:偏化瘀,血瘀气滞胃痛多用

  夏天无 、 枫香脂

  ◆共同点:

  ◇活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不同点:

  ◇夏天无:祛风除湿

  ◇枫香脂:止血、解毒、生肌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性能特点:

  ◇性味:辛、苦

  ◇归经:肝,入血分

  ◆功效应用:

  ◇活血调经(通畅血脉、调经水)

  ●妇科经产诸证: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

  ●瘀血痛证、癥瘕、跌打损伤、疮疡

  ◆运用配伍:

  ◇常配疏肝理气药。女子以肝为先天

  益母草 、 泽兰

  益母草: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共同点:

  ◇活血调经:瘀血证

  ●妇科经产诸证●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疮痈肿毒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宜水瘀互阻

  ◆不同点:

  ◇益母草:力较强,经产要药(胎前产后)

  ●清热解毒:瘾疹

  ●附:茺蔚子:果实,兼凉肝明目

  ◇泽兰:性较温和,行而不峻

  川芎 、 丹参

  丹参: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共同点:活血调经要药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妇科经产诸证

  ●心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