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方剂 > 文章内容

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6:38浏览:

  1.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因人而异相同药物给予常用剂量范围内的相同剂量,多数人可产生预期的疗效,但有少数人不产生疗效,甚至会出现毒性反应。这种用药后疗效因人而异的反应就是用药个体差异。如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不同患者每日所需剂量相差悬殊(表6—10),给医师确定投药剂量造成困惑,他们希望能有一个指标,通过指标的数据来指导给药,而不是盲目地增减剂量。

  2.血浆浓度与药效密切相关体液中的药物治疗作用的强弱与持续时间的长短,理论上取决于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浓度。一般来说,药物的体内过程是从用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分布至病变部位,与受体作用而发挥药理效应。因此“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浓度应当是最能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Brodie等就已发现药物的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药物对不同种属的动物,虽然有效剂量差异很大,但产生相同的药理作用时的血药浓度却极为相近。例如保泰松在兔和人体的抗炎作用有效剂量相差达几十倍,分别为300mg/k9和5一lOmg/kg,但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很窄,均在100~150μg/ml之间。以后的研究还发现,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中毒症状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水杨酸在不同的血药浓度可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毒性反应(表6—11),又如苯妥英钠在不同的血药浓度时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和毒性反应(表6—12)。因此认为,将血药浓度作为一个指标来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