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滥用危害
1.胃肠道损害非鲻体抗炎药(nonsteroidat antiinflatmmatory drugs,NSAID)滥用现象较为严重,胃肠道损害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中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甲芬那酸、吡罗昔康等均可引起消化不良、黏膜糜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严重者可致穿孔。不能耐受NSAID或大剂量使用NSAID者,年老,有胃肠出血史、溃疡史,或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血药,均是造成胃肠道损害的危险因素。
2.肾损害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及水钠潴留、高血钾等,其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仅次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占所有能引起肾功能不全药物的37%。布洛芬、萘普生可致肾病综合征,酮洛芬可致膜性肾病,吲哚美辛可致肾衰竭和水肿。引起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有:大剂量长期使用NSAID或复方NSAID,年老伴心、肾、肝等并发症,使用利尿剂者。
3.肝损害大多数NSAID均可导致肝损害,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严重肝脏损害,尤以肝坏死多见;特异质患者使用水杨酸类可致肝损害。
(二)用药原则
1.发热治疗高热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选用解热药。解热药不能替代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措施。当遇到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选使用解热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诊断。在查明发热原因并进行治疗的同时,再根据下列指征选用解热药。
2.疼痛对于疼痛症状不能首选使用镇痛药,而应找出疼痛原因后再采用药物止痛。解热镇痛药物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月经痛、中等程度的术后疼痛以及肿瘤疼痛的初期效果较好,而对于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创伤剧痛、肿瘤晚期剧烈疼痛等无效。
3.炎症本类药的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某些药也用于治疗全身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痛风和其他非感染性慢性炎症。
(三)治疗监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