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顽强”的致病菌,以富含脂质的细胞壁为其天然屏障,侵人人体后具有持留性、潜伏性、冬眠性及突变性等特点,使结核病在临床上成为慢性迁延、需较长程的联合化疗,即使当前已被公认的短程化疗也需6个月的疗程,否则易于复发,甚至发展为耐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MDR-TB),乃至严重耐多药结核病(XDR-TB),成为难治结核病。因此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原则。
2.采用全程督导服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即在药师、医务人员或家属的监督下服药,保证患者完成全疗程,达到彻底治疗,避免因不规则的药物治疗而致病程迁延,并诱发耐药性。
3.提倡联合用药,结核病灶中的致病菌有敏感菌株及原始耐药菌株。敏感菌株在抗结核疗程中极易产生耐药性,故单一给药治疗常常导致失败。联合用药则可交叉杀灭对其耐药
菌株,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4.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推广短程疗法,一般初始2个月为强化期,应用异烟肼、利福
平、链霉素和吡嗪酰胺等4种强力杀菌性药,后4个月以利福平和异烟肼巩固;复治病例强化期有加用乙胺丁醇,但巩固期长。
5.长程疗法和间歇疗法短程应用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基水杨酸等联合用药后,常不能获痊愈,而长程治疗不良反应多,费用昂贵,患者难以坚持完成全程。
6.由于选药不当、不规则治疗或细菌产生耐药性均会导致初治失败而需复治。对以往未用利福平和乙胺丁醇者,最好以两药与异烟肼联合进行复治,疗程须l8~24个月。若选用其他二线药,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7.最大限度的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是治疗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对耐药性的分类及定义主要有:①单耐药(mono-resistance)DST证明分离菌株对1种一线药物耐药;②多耐药(poly-resistance)DST证明分离菌株对多种一线药耐药,不包括同时耐HR者;③耐多药(multi-resistance),DST证明分离菌株至少耐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