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凡在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值者称为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又称良性贫血,由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形成而引起。为常见的贫血类型,多见于老年、青壮年女性及儿童。铁参与人体内血红蛋白(血色素)的组成,是一些能量转移所需酶类的必需组分,亦见于氧转运和利用所需化合物中。
造成铁摄入量过少的原因可能有:①慢性失血:如钩虫病、痔疮、溃疡病、多次妊娠、月经过多等;②长期营养摄入不足;③需铁量增加,如妇女妊娠或哺乳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等;④铁元素吸收不良,如萎缩性胃炎、胃功能紊乱、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慢性腹泻等;⑤偏食;⑥长期应用非铁制品的烹饪用具。
二、临床表现
1.神经症状倦怠、乏力、头昏、眼花、耳鸣、头痛、胸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悸、烦躁或水肿。
2.心脏与肝脾气促、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肝、脾、淋巴结肿大,月经失调等。
3.消化系统一般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者可有萎缩性舌炎、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口角炎等。
4.皮肤黏膜或甲床苍白,皮肤干燥、萎缩,毛发干燥、脱落,指甲扁平、反甲或脆裂。
三、缺铁性贫血与恶性贫血的区别
四、药物治疗及常用铁剂的作用特点
五、用药与健康提示
1.口服铁剂宜选用2价铁,2价铁的溶解度大,易于被人体吸收,3价铁剂在体内的吸收仅相当 于2价铁的1/3,且刺激性较大,3价铁剂只有转化为2价铁剂后才能被吸收。对胃酸缺乏者,宜与稀盐酸并用,有利于铁剂的解离。
2.选择适宜的剂量,初始治疗应用小剂量,数日后再增加剂量,以铁剂的吸收率为30%计,一日口服l80mg的元素铁较好,也可避免严重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