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鼻为呼吸道的开口,与咽喉和气管相连,为上呼吸道的组成部分,对吸入的空气可有加温、湿润及净化的作用。鼻黏膜有嗅觉功能,与丰富的神经纤维相连,除人所共知的嗅觉功能外,尚可有效地引起保护性反射(打喷嚏)。耳与鼻、咽喉彼此之间关系密切,相互配合,发挥着通气、发音、听觉、味觉及嗅觉多种生理功能。
鼻腔黏膜上有丰富的血管、黏液腺的纤毛,鼻中隔前下部也有纤密的毛细胞血管网,当受到刺激、过敏、感染时,鼻黏膜血管迅速扩张和肿胀,出现鼻塞。其病因有三:①感冒;②鼻部过敏或感染;③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者所出现的继发症状。
二、临床表现
鼻塞后的感觉十分难受,鼻堵得透不过气来,常借用口腔吸气,同时嗅觉明显减退,对各种气味极不敏感,发音低闷。
感冒后病毒进入鼻黏膜细胞,细胞会释放出引起发炎的物质,鼻涕增多,使黏膜肿胀,肿胀的黏膜产生较多的黏液性或脓性黏液,有一部分流出,这就是流鼻涕。鼻部感染常见的是鼻窦炎,病原菌大多为金葡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及少数肠道革兰阴性菌,感染后鼻腔黏膜的血管也会发生肿胀,导致鼻塞。
三、药物治疗
《国家非处方药目录》收录的口服药有伪麻黄碱;外用滴鼻剂有萘甲唑啉滴鼻剂、复方萘甲唑啉喷雾剂、羟甲唑啉滴鼻剂、赛洛唑啉滴鼻剂和麻黄碱滴鼻剂。
(一)非处方药
(二)处方药
四、用药与健康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