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6-25 16:26浏览:
次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特点
灵敏度高,可达10-4g/ml~10-7g/ml;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2%~5%;仪器价格较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普及;应用广泛,许多化合物可以,同时应用计算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而直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二)基本原理
波长200~400nm范围称为紫外光区,400~760nm称为可见光区。物质吸收紫外和可见光区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Lambert-Beer定律 A=ECL
A为吸收度,E为吸收系数,C为被测物质溶液浓度,L为光路长度。吸收系数E是物质的物理常数,随浓度C单位的不同有不同表示方法。药品检验中使用百分吸收系数 ,物理意义是当吸光物质溶液浓度为1%(1g/100m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
(三)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数据记录和处理
1.光源:紫外光区通常采用氢灯或氘灯,可见光区采用钨灯。
2.吸收池:玻璃池适用于370nm以上的可见光区,石英池适用于紫外、可见光区,通常仅在紫外光区使用。
(四)紫外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是由分子的外层价电子跃迁产生的,也称电子光谱。它与原子光谱的窄吸收带不同。每种电子能级的跃迁会伴随若干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使分子光谱呈现比原子光谱复杂得多的宽带吸收。
当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区的辐射后,产生价电子跃迁。这种跃迁有三种形式:
(1)形成单键的σ电子跃迁。
(2)形成双键的π电子跃迁。
(3)未成键的n电子跃迁。
(五)吸收度的测定方法
1.对溶剂的要求:能充分溶解样品,与样品无相互作用,挥发性小,在测定波长处的吸收要符合要求。
2.空白对照实验:将配制溶液用溶剂(空白溶液)装入参比池里,调节仪器,使吸收度为0,去除溶剂和容器吸收、光散射。反射的影响。
3.测定波长确证:为提高测定方法灵敏度,减少测定误差,吸收度一般在λmax处测定。
4.供试品溶液浓度:使吸收度在0.3~0.7范围内。
5.仪器的狭缝宽度:以减少狭缝宽度时,供试品溶液吸收度不再增加为准。
(六)应用
1.鉴别
(1) 对比吸收光谱特征参数:核对供试品溶液λmax、 、A是否符合规定。可同时用几个峰位作为鉴别依据
(2) 比较吸收度比值的一致性:吸收峰较多时,规定几个波长处吸收度比值作为鉴定标准
(3) 对比吸收光谱一致性
2.杂质检查
药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而杂质吸收弱;或杂质有明显吸收而药物无吸收,可通过控制吸收度限度来控制杂质量。
3.含量测定
(1) 对照品比较法: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浓度及测定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CX=(AX/AR)×CR 组分含量%=(CX×D)/W×100%
(2) 吸收系数法:需对仪器进行严格校正和检定
含量%=[( )X/( )r] ×100%
(3) 计算分光光度法:通过数学处理消除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