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最常累及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腋下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腹膜后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等。局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往往是首发症状。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等处,以脾脏受累相对多见。
大体改变,病变的淋巴结肿大,早期可活动,随着病程的进展,相邻肿大的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大的肿块,有时直径可达到10cm以上,不易推动。若发生在颈部淋巴结,甚至可形成包绕颈部的巨大肿块。随着纤维化的增加,肿块由软变硬。肿块常呈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呈鱼肉状,可有灶性坏死。
镜下改变,HL的组织学特征是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有不等量的R-S细胞及其变异细胞散布。经典型的R-S细胞(诊断性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m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的核仁,呈包含体样,核仁周围有空晕。典型的R-S细胞的双核面对面的排列,彼此对称,形成所谓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除了经典型的R-S细胞外,具有上述形态的单核瘤巨细胞称为霍奇金细胞(Hodgkin cell),其出现提示HL的可能,但尚不足以确诊。一般认为霍奇金细胞是经典型R-S细胞的前体细胞。
R-S细胞的常见其他变异如:①腔隙型R-S细胞,即陷窝(lacunar)细胞:该类细胞体积大,直径约为40~50mm,胞浆丰富而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核膜薄,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且较典型的R-S的核仁小,嗜碱性。胞浆的空亮是由于甲醛固定后胞浆收缩至核膜附近所致,见于结节硬化型和混合细胞型HL;②多形性R-S细胞,瘤细胞体积大,大小形态多不规则,可以呈梭形,有明显的多形性。核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粗,有明显的大核仁。核分裂像多见,常见多极核分裂。见于淋巴细胞减少型HL。经典型H/R-S细胞及其变异细胞仅见于经典型HL而不见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而在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中出现的肿瘤性细胞为L&H型R-S细胞,或称“爆米花”细胞(popcorn cell)。L&H型R-S细胞大小类似免疫母细胞或者更大,常为单核,胞浆少,核有皱或分叶状,故称为“爆米花”细胞。染色质常呈泡状,核膜薄,核仁常为多个,嗜碱性,较典型的R-S细胞小,但有时也可见部分L&H型R-S细胞有更为明显的核仁,类似典型性R-S细胞。
几乎所有的经典的HL的H/R-S细胞为CD30阳性,大多数(75%-85%)为CD15阳性。但并不表达T细胞和B细胞标记。单个细胞提取的DNA作PCR分析发现98%的经典的HL有Ig基因的单克隆性重排。提示经典的HL仍然来源于B细胞。经典型HL又可进一步分为: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和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HL。
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HL的L&H型R-S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也可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单轻链阳性。但不表达经典的R-S细胞标记CD30和CD15。基因分析发现L&H型R-S细胞具有单克隆性的Ig基因重排,提示此型HL也来源于B细胞。
HL瘤组织内有不等量的炎性或反应性成分组成的“背景”,以淋巴细胞为主,还有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抗肿瘤的免疫状态,与HL的组织学分型和预后关系密切。反应性成分的数量和比例随病程的进展逐渐减少,而纤维组织的增生及玻璃样变等则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