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30浏览:
次
(一)泪腺lacrimal gland位于眶上壁外侧的泪腺窝内,呈扁椭圆形,有10余条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泪腺分泌泪液,借瞬目活动将之涂于眼球表面。
(二)泪小管lacrimalductule上、下各一,分别位于上、下睑的皮下,起自泪点,分别向上或下垂直走行,再折向内侧水平走行,开口于泪囊。
图10-28 泪器
(三)泪囊lacrimal sac位于眶内侧壁前部的泪囊窝内,为一膜性囊,其上端为盲端,下端移行于鼻泪管。眼轮匝肌有纤维越过泪囊深面并与囊壁相连,肌收缩时可牵拉泪囊使之扩大,以利泪液流通。
(四)鼻泪管nosolacrimal duct紧贴于骨性鼻泪管的内面,为续于泪囊下端的膜性管,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
4.眼球外肌(图10-29)
眼球外肌ocular muscles属横纹肌,包括上、下、内、外4条直肌和上、下2条斜肌及1块上睑提肌,前6块都是牵拉眼球向各方向转动的肌肉。
上直肌superiorrectus、下直肌inferiorrectus、内直肌medialrectus和外直肌lateral rectus均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分别行于眼球的上、下、内侧和外侧各方,止于眼球巩膜赤道线以前的各相应面。上斜肌superior obliquus也起自总腱环,在上直肌和内直肌之间纤维斜向上内行,以细腱通过眶内侧壁前上方的纤维滑车,折向后外,止于眼球巩膜赤道线的后外方。下斜肌inferior obliquus起自眶下壁内侧近前缘处,斜向后外行于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止于眼球下面巩膜赤道线的后外方。
眼球的运动以眼球前极或瞳孔的位置为基准,由于上、下直肌的位置与眼轴形成约25℃的夹角,故上、下直肌可使瞳孔向上、下转动的同时,还使瞳孔转向内侧。内、外直肌可使瞳孔向内、外侧转动。上斜肌可使瞳孔转向下外方;下斜肌则使瞳孔转向上外方。当注视物体时,两眼的眼肌共同协调动作,侧视时,一侧的外直肌与另一侧的内直肌同时收缩;聚视时两眼的内直肌同时收缩。
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位于上直肌的上方,起自视神经上方的骨面,止于上睑,作用为提上睑和开大睑裂。
5.眶筋膜及眶脂体(图10-27)
图10-29 眼肌
硬脑膜在视神经管处分为两层,内层包绕视神经形成视神经鞘,外层附于眶壁移行于眶骨膜。眼球的外面从角膜缘以后的部分,为纤维组织薄膜所包绕,叫做眼球筋膜或眼球鞘fasciae sheath of eyeball,又名Tenon氏囊,该鞘与巩膜间存有一空隙,叫做巩膜外隙,与眼球形成犹如球窝关节样结构,以保证眼球的转动,在各眼球外肌的外面包有眼肌筋膜,如套袖样,以实现各肌的灵活运动。
在眼球、眼肌、视神经及泪腺之间,充以脂肪组织,它们对眼球起着支持和弹性垫的作用,这些脂肪团块称为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
三、眼及眶的血管和神经
1.眼血管(图10-30)
(一)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是颈内动脉的颅内分支,与视神经一起从视经管入眶,在眶内,动脉先居于视神经的外侧,继而在上直肌和下方越过视神经的上方至眶的内侧壁前行,终支形成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分布于额部皮肤及睑。行程中发出分支供给眼球、眼球外肌、泪腺等器官。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artery of retina,是眼动脉在入眶后即发出的细小分支,先行于视神经的下方,继而穿入视神经并行于其中央,从视经盘中心穿出,立即分布为上、下两支,每支再分为鼻侧支和颞侧支,营养视网膜的内层,但黄斑的中央凹无血管分布,临床上常用眼底镜观察此动脉。
眼动脉的分支及供给范围见下表
图10-30 虹膜动脉和涡静脉
(二) 眼静脉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收集眶内结构及眼球的静脉,眼上、下静脉均起于眶的前内侧,因而与内眦静脉间有吻合。眼上静脉向后行,经眶上裂汇入海绵窦;眼下静脉向后行分为两支,一支注入眼上静脉,另一支经眶下裂注入翼丛。
眼球的静脉回流有三个途径:视网膜的静脉血汇入视网膜中央静脉;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的静脉血汇入涡静脉,涡静脉位于眼球血管膜的外层,有4-6条,在赤道线的稍后方穿出巩膜;眼球前份的虹膜等处的静脉血经睫状前静脉回流。这些静脉均回流于眼上、下静脉。
2.眼及眶内的神经
眼球及眶内结构的神经支配较为复杂,视神经传递视觉冲动;眼球外肌由Ⅲ、Ⅳ、Ⅵ脑神经支配,眼球及眶内结构的一般感觉由Ⅴ脑神经第一支眼神结支配,此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平滑肌及腺体。
(一)视神经optic nerve,为第2对脑神经,它与一般神经不同,实为第3级神经元的轴突构成。视网膜的三层细胞均为神经细胞,在胚胎发生上它们由前脑泡两侧突出的视杯演化而来,第一级神经元为视锥和视杆细胞;第二级为双极神经元;第三级为视神经节细胞。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向视神经盘聚集,再穿眼球壁后行,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视神经外面也与脑组织一样包有与三层脑膜相延续的膜,蛛网膜下腔也延续到视神经周围,故颅内压增高时,视神经盘可出现水肿。
(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内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均起自中脑,经脚间窝出脑,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自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支配下斜肌的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组成,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睫状短神经,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完成调视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
(三)滑车神经thochlear 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在下丘下方出脑,绕大脑脚前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向前内行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从上面进入并支配上斜肌。
(四)展神经abducent 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从延髓脑桥交界处出脑,前行至颞骨尖端入于海绵窦,位于颈内动脉的外侧,经眶上裂入眶,从内侧进入并支配外直肌。
(五)眼神经ophthalmicnerve是三叉神经第一支,为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半月节发出后,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和滑车神经下方经眶上裂入眶,分支分布于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以及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的皮肤。
(1)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 较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至泪腺。另外有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经翼腭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颧神经交通支加入泪腺神经,支配泪腺分泌。
(2)额神经frontal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前上方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为眶上神经supraorbital nerve,经眶上切迹(孔)分布于额部皮肤;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 nerve分布于上睑、鼻背和额部皮肤。
(3)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nerve在上直肌和视神经之间前行,达于眶内侧壁,分出睫状节长根(感觉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肤。
(六)交感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自颈8和胸1节段脊髓,经颈交感干至颈上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丛,至睫状神经节(穿过),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支配瞳孔开大肌和眼球内血管。另外交感神经纤维还支配睑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