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9浏览:
次
(一)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梭形,长约2.5厘米,平对第2、3颈椎,位于颈动脉鞘与头长肌之间,迷走神经上神经节的下部位于颈上神经节的前方。颈上神经节的分支有:
(1)血管支:包括颈内动脉神经和颈外动脉神经,二者均为数支,缠绕动脉并分别构成颈内动脉丛和颈外动脉丛,随血管之分支分布至头颈部器官、血管壁、皮肤等。由于支配头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在脊髓胸段上部,而节后神经元在颈上神经节,故脊髓胸段上部的损害,或胸交感干上段以及颈交感干任何部位的阻断,均可引起同侧面部无汗、眼裂变窄、眼球内陷和瞳孔缩小等征象,称霍纳氏综合症(Horner’ssyndrome)。
(2)灰交通支: 穿头长肌至第1-4颈神经,随第1-4颈神经分布。
图6-17迷走神经与交感干的颈部分支
(3)心上神经:2-3条细支,于颈总动脉与颈长肌之间下行,经甲状腺下动脉和喉返神经前方,并与之交叉,右侧心上神经经锁骨下动脉之后,头臂动脉后外方下行,至主动脉弓后方入心深丛;左侧心上神经位于左颈总动脉的前方,下行至胸廓,由主动脉弓前方入心浅丛。心上神经常与交感干其他心神经或迷走神经心支连结,或合并在一起下行。心上神经无内脏传入纤维。
(4)咽支:有数支,与迷走、舌咽神经的分支在咽壁组成咽丛。
此外颈上神经节尚有一些交通支至迷走神经下神经节、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
(二)颈中神经节:是三个颈交感节中最小的一个,有时缺如。位于颈总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之间,平第6颈椎,颈中节与颈下节之间有二条节间支,其中一支钩绕锁骨下动脉,形成锁骨下袢。颈中神经节分支有:
(1)灰交通支:向外后随第5、6颈神经分布。
(2)甲状腺支:与甲状腺下动脉伴行,并与喉上神经喉外支、喉返神经相连系,分布于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3)心中神经:是交感神经最大的心支,也可起自颈中、下神经节之间的交感干,右侧的心中神经在颈总动脉后方下降,经锁骨下动脉之前或后,然后沿气管下降至心深丛。左侧者在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之间入胸腔至心深丛。
(三)颈下神经节:形状不规则,们于第七颈椎横突根部和第1肋骨颈之间,椎动、静脉的后方。此节常与第一胸交感节合并为星状神经节。颈下神经节有如下的分支:
1)灰交通支:至第7、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
2)血管支:分支缠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形成动脉丛。
3)心下神经:经锁骨下动脉后方入胸腔,沿气管前面下行,加入心深丛。
四、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在此三角中主要有甲状腺、甲状旁腺、咽、喉、气管和食管和颈段等器官(图6-9、11)。
1.甲状腺thyroid gland
图6-18甲状腺的形态和类型
(一)形态和位置(图6-18)
甲状腺属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对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甲状腺呈棕褐色,略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有的从峡部向上伸出一锥状叶,长短大小各异,位置多偏向左,长者可达舌骨。甲状腺的侧叶呈锥体形,贴附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侧面,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抵第6气管环,长约5厘米,宽约2.4厘米,有时下极可伸至胸骨后称胸骨后甲状腺。峡部横过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其宽窄因人而异。有的人峡部不发达,仅含结缔组织。甲状腺重30-60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甲状腺大小变化较大,可随年龄、季节、营养状况而有所不同。尤其女性在月经期、青春期或妊娠期,由于激素的刺激,甲状腺可稍增大。国人甲状腺的形态变化如图6-18。
(二)甲状腺的被膜和毗邻
甲状腺表面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囊包裹,称为真被囊,囊的纤维束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隔为若干小叶。真被囊的外面还有一层假被囊,由颈深筋膜的内脏筋膜脏层构成。在侧叶内侧缘和峡的后面,假被囊向后方附着于喉软骨,在峡部以上,假被囊明显增厚,叫做甲状腺悬韧带。因此当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借以鉴定此区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真被囊和假被囊之间填充以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有静脉丛及甲状旁腺。喉返神经行经假被囊之外,故甲状腺手术在假被囊内进行,可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图6-19甲状腺的动脉及喉的神经
甲状腺的毗邻关系较复杂。前面由浅入深的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内脏筋膜壁层和脏层。后面与喉、气管、咽、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相邻。后外侧有颈动脉鞘及其内含物、颈交感干。当甲状腺肿大时,可压迫气管和食管,严重时可致气管软骨环软化,引起呼吸、吞咽困难;如压迫喉返神经,则可引起声音嘶哑;甲状腺癌时,可压迫交感干,出现霍纳氏综合症,以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外移位等症状。
(三)甲状腺的血管及神经
甲状腺的动脉供给极为丰富,有成对的甲状腺上、下动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此外,气管和食管动脉也有小分支分布于腺体。各动脉的分支在腺内互相吻合。
1)甲状腺上动脉(见前述)
2)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 thyroidartery(图6-18、19、20、21)
甲状腺下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升至第6颈椎平面,几乎呈直角弯向内下,经颈动脉鞘的后方,入腺体的后面,一侧不存在甲状腺下动脉者约占19%,且多见于左侧。
(3)甲状腺最下动脉thyroid ima artery(图6-20)较小,约13%的人有此动脉,此动脉起点变异甚多,可发自主动脉弓、头臂干、右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等处。起始后,沿气管前方上升,进入甲状腺峡,并参与甲状腺动脉在腺内、外部的吻合,作气管切开时,注意有无甲状腺最下动脉,以避免损伤造成出血。
图6-20 甲状腺的静脉
(4)甲状腺上静脉superior thyroid vein 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颈内静脉。
(5)甲状腺中静脉(见前述)
(6)甲状腺下静脉inferior thyroid vein 起于侧叶下极,汇入头臂静脉,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前的许多吻合支,位于峡的表面及其下部,形成甲状腺奇静脉丛。在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避免损伤此血管。
(7)甲状腺的淋巴(见关述)
(8)甲状腺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来自颈中节,伴甲状腺上动脉入腺体,其功能是使血管收缩。迷走神经也有小支分布于腺体。
2.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图6-21)
甲状旁腺为扁圆形小体,直径6-8毫米,一般左、右各二个,呈棕黄色,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真、假被囊之间,但有时位于甲状腺实质内,或在假被囊外气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上一对甲状旁腺一般位于甲状腺侧叶后缘的中部;下一对甲状旁腺在侧叶下1/3的后方,靠近甲状腺下动脉附近。
甲状腺旁腺的血液供给和神经支配与甲状腺相同。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如甲状旁腺被误摘,则可发生血钙降低,出现抽搐现象。所以,手术时,常把甲状腺侧叶后面一薄层楔形腺体留在体内,如检查切下的腺组织中有甲状旁腺,需将其移植于周围的肌肉组织内,以保证机体的钙磷代谢正常进行。
图6-21上、下甲状旁腺的位置(后面观)
3.气管颈段cervical part ofthe trachea(图6-19、20.21)
气管颈段上接环状软骨(即第六颈椎平面),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长约6.5厘米,横径1.5-2.5厘米。有6-8个气管环,当仰头或低头时,气管可上、下移动1.5厘米。颈段的上份位置较浅表,其下份位置较深,距皮肤约4厘米。头转向一侧时,气管随之转向该侧,而位于气管后方的食管,却移向对侧。作气管切开术时,需严格保持头正中位,并后仰,使气管接近体表,以利手术的进行。
气管的毗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