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9浏览:
次
图7-13 腺癌(胃)
癌细胞排列紊乱,多层,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腺样结构,浸润于胃壁组织内
(2)粘液癌(mucoid carcinoma):又称为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常见于胃肠。镜下,初时粘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成印戒状, 故一般称之为印戒细胞(signet-ring cell)。以后粘液堆积在腺腔内,并可由于腺体的崩解而形成粘液池。此时,往往可见于小堆或散在的印戒状癌细胞漂浮其中。肉眼观,癌组织呈灰白色,湿润,半透明如胶冻样,胶样癌因而得名。
(3)实性癌(solid carcinoma):或称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可发生于胃及甲状腺。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见。有的癌巢小而少,间质结缔组织多,质地硬,称为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图7-14)。有的则癌巢较大较多,间质结缔组织相对较少,质地如脑髓,称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图7-14 乳腺硬癌
癌细胞呈条索状排列,间质丰富,由多量纤维组织构成
三、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
正确认识癌前疾病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是防止肿瘤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环节。
1.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是指某些统计上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及病变,如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因此,早期发现与及时治愈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对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常见的癌前疾病及病变有以下几种:
(1)粘膜白斑:常发生在食管、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粘膜。主要病理改变是粘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性。肉眼上呈白色斑块,故称白斑。如长期不愈就有可能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的疾患。在慢性子宫颈炎的基础上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使该处呈粉红色或鲜红色,好象发生了粘膜上皮的缺损,称为子宫颈糜烂。随后,局部又可被再生的鳞状上皮所替代,称为糜烂愈复。如果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则少数病例可变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3)纤维囊性乳腺病:本病由内分泌失调引起,常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表现为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增生、大汗腺化生及导管囊性扩张,间质纤维组织也有增生。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较易发生癌变。
(4)结肠、直肠的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可以单发或多发,均可发生癌变。多发性者常有家族史,更易发生癌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体可有肠上皮化生,这种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久治不愈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时溃疡边缘的粘膜因受刺激而不断增生,过去认为有5%可能转变为癌,现在认为其癌变率大约为1%。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溃疡反复和粘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7)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别是小腿的慢性溃疡,由于长期慢性刺激,表皮鳞状上皮增生,有的可发生癌变。
但须指出,癌的形成往往经历一个漫长的、逐渐演进的过程,平均为15~20年,而且并非所有癌前疾病和病变都必然转变为癌,这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再者也并非所有的癌目前都已发现明确的癌前疾病,这方面的研究在肿瘤的预防上具有重要意义。
2.非典型性增生(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主要指上皮细胞导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可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的被覆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体上皮。根据其异型性程度和(或)累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和中度的非典型性增生(只累及上皮下部的1/3~2/3处),在病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而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则累及上皮全层并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上述癌前疾病和病变多通过非典型增生而发生癌变的。
3.原位癌原位癌的一般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者。例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此外,当乳腺小叶腺泡发生癌变而尚未浸润至小叶外者,亦可称为小叶原位癌。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性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