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颅骨及其连接(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性鼻腔下方,前面和两侧为上颌骨牙槽突和上牙,下颌骨体、牙槽突和下牙。下面和后面敞开,活体上附有软组织。上面为骨性硬腭,其前方正中有切牙孔,后方两侧有腭大孔和腭小孔,都是血管和神经的通道。

  4.颞下窝

  颞下窝位于颧弓下方,下颌支的内侧,前方为上颌骨体,后下方敞开。窝中有咀嚼肌填充,还有重要神经血管穿行其间。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经卵圆孔进入窝内,然后向不同方向发出分支,其中下牙槽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至下牙及颏孔。另外,颌内动脉经颞下窝至翼腭窝,其分支中有脑膜中动脉穿棘孔入颅腔。

  5.翼腭窝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内侧(图3-63),是一个更小的空间,前方有上颌骨,后方有蝶骨翼突,内侧以腭骨垂直板与鼻腔分隔。翼腭窝后方经圆孔通颅腔,经翼管通破裂孔,前方经眶下裂通眶,内侧经蝶腭孔通鼻腔,外侧与颞下窝相通,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和腭小孔通口腔。窝内主要有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及其分支和血管通过。

图3-63 翼、腭、窝

  五、颅骨的连接

  多数分块的颅骨,以直接连结的形式结合,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活动的颞下颌关节。

  1.直接连接

  主要是颅骨之间的缝,如颅顶各骨间的缝,呈锯齿状,叫齿状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在颞骨鳞部和顶骨之间,则形成重叠的鳞片状缝,叫鳞状缝;在鼻骨和鼻骨之间,两侧腭骨水平板之间,缝较直,叫直缝。

  在颅骨的直接连结中,还有软骨结合。如位于颅底部蝶骨和枕骨之间的软骨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之间的软骨经常骨化,成为骨性结合。颅顶的齿状缝也有时骨化。

  2.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图3-64)由下颌骨的头和颞骨的下颌窝组成,关节囊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及关节结节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比较松弛,关节囊的外侧部有颞下颌韧带加强。关节内有纤维软骨性的关节盘,关节盘周围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份。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两侧同时进行,所以属于联合关节。运动方式有上提和下降,发生于下关节腔;前进和后退,发生于上关节腔;还有侧方运动,实际上是一侧关节旋转,另一侧做前后运动。张口(下降运动)达大时,下颌头和关节盘同时向前,有时越过关节结节而不能复原,造成下颌关节脱位,可以向下拉下颌骨或压下牙向下,使下颌头越过关节结节回复原位。

图3-64 颞下颌关节

  六、颅骨的骨化及生后变化

  1.颅骨的骨化

  颅骨的骨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颅底部分为软骨化骨,即先由间充质形成软骨,再进一步骨化;颅顶部分则为膜化骨,由间充质形成纤维膜,再骨化成扁骨。在新生儿(图3-65),颅底各骨间存在较多的软骨连结,颅顶各骨间则有较宽的膜性连结,在顶骨和额骨之间,留有明显的前囟,至两岁前才闭合成缝,在顶骨和枕骨之间有后囟,此外还有蝶骨大翼尖端处的蝶囟,顶骨后下角处的乳突囟,它们都在生后不久闭合。颅骨在生后仍不断生长,这是由于颅骨周围的骨膜下造骨和破骨过程不断进行直至成年,其结果逐渐增加了颅的容积。以后颅骨仍有变化,至老年骨质被吸收而变薄,牙槽可以因牙齿脱落而被吸收。

图3-65 新生儿颅

  2.新生儿的颅骨的特征

  脑颅大而面颅小,这是由于新生儿牙齿尚未萌生,面颅中上下牙槽均未长出,鼻旁窦尚未出现的缘故。以后随着牙齿生长,面颅不断增大,鼻旁窦也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并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