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颅骨及其连接(2)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方有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骨大孔前方正中有咽结节,两侧有颈静脉孔和颈静脉窝。颈静脉窝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再向内侧可见破裂孔,颈静脉窝的前外侧生有茎突,其后茎乳孔,孔的后方为乳突。外耳道在茎突前外侧,其前方有下颌窝和下颌结节,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外嵴、枕外隆凸及其两侧的上项线和与之平行的下项线。

图3-54 颅底外面观

  学习脑颅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熟悉神经和血管的通路,包括十二对脑神经和重要的动、静脉通道。十二对脑神经及其通道是:⑴嗅神经通过筛孔,⑵视神经通过视神经孔,⑶动眼神经通过眶上裂,⑷滑车神经通过眶上裂,⑸三叉神经第一支经眶上裂,第二支经圆孔,第三支经卵圆孔走行,⑹外展神经经眶上裂,⑺面神经入内耳门,经颞骨内的面神经管,出茎乳孔,⑻位听神经经走内耳门分布于内耳,⑼舌咽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⑽迷走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⑾副神经通过颈静脉孔,⑿舌下神经通过舌下神经管。重要的动脉有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破裂孔入颅,沿蝶鞍旁颈动脉沟走行然后分支至大脑;脑膜中动脉经棘孔入颅,沿脑膜中动脉沟走行。与重要的静脉窦有关的有上矢状沟、横沟、乙状沟及颅内静脉主要出口颈静脉孔。

  三、面颅各骨

  面颅共9种15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

  1.上颌骨

  上颌骨maxillary bone(图3-55)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个突。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

图3-55 上颌骨

  2.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le(图3-56)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为水平部分的体和两侧垂直的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光滑,前方正中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由此向外侧,在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突起叫颏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线窝叫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斜向上外,有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内上方者为舌下腺窝,外下方者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伸向后上,末端分叉形成两个突起,前方的叫冠突,后方的叫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小凹,叫做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经贯穿于骨质中的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一小骨片伸出,部分遮盖下颌孔,叫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较肥厚,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面有翼肌粗隆。

图3-56 下颌骨

图3-57 舌骨

  3.其它面颅骨

  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L形的薄骨片(图3-58),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图3-57),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颅骨,下连颈部。

图3-58 腭骨

  四、面颅整体观

  15块面颅骨结合构成面部的骨骼,主要形成眶orbit,鼻腔nasal cavity,口腔oral cavity, 以及血管和神经通过的颞下窝infratemporalfossa和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1.眶:

  为四边锥体形,尖向后(图3-59),有视神经管通颅腔;底向前,形成四边形眶缘,开口对向面部,在眶上缘可见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下方有眶下孔。眶的四壁厚薄不等,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在上壁的前外侧部有泪腺窝,前内侧有滑车窝(或棘);内侧壁最薄,上筛骨迷路相邻,壁的前方有泪囊窝向下经鼻泪管通鼻腔,内侧壁的上缘有筛前孔和筛后孔;下壁下方为上颌窦,下壁上面可见眶下沟,向后延续达眶下裂,向前经眶下管出眶下孔;外侧壁最厚,其后部和眶下壁之间有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和眶上壁之间有眶上裂通颅中窝。

图3-59 颅的前面观

  归纳起来,眶与周围的交通渠道及通过结构主要有: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入颅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自颅腔经眶上裂眶;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至额部,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经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眼静脉经眶上裂后行,眶下动脉由眶下裂至眶下孔。此外,泪腺位于泪腺窝内,分泌的泪水经结合膜囊、泪小管至泪囊,经鼻泪管下泄入鼻腔。

  2.骨性鼻腔

  骨性鼻腔位于颅腔之下(图3-60,3-62),口腔之上,两侧为筛窦、上颌窦和眶,前方的开口为梨形,叫梨状孔,后方的一对开口叫鼻后孔,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鼻中隔将鼻腔分成两半。鼻腔的顶主要为筛骨的的筛板,筛孔中有嗅神经通过;底是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组成的骨性硬腭,硬腭前方正中有切牙孔;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图3-61),为薄而卷曲的骨片,上、中鼻甲较小,是筛骨迷路的一部分,下鼻甲较大,是独立的面颅骨。三个鼻甲下方前后方向的通道分别叫上、中、下鼻道,在鼻中隔两侧未被鼻甲分隔的部分叫总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小空间,叫蝶筛隐窝,其侧壁上的蝶腭孔,是神经和血管通过处。此外,在下鼻道有鼻泪管下口。

图3-60 鼻腔外侧壁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位于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依所在骨命名。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开口在中鼻道(图3-61),窦的最低处比开口低,化脓时不易流出。额窦在额骨鳞部内,有时也可扩大到眶部中,有骨性隔将额窦分成左右份,分别开口于左右侧鼻腔的中鼻道前方。筛窦即筛骨迷路中多数空泡,分三群通鼻腔,前、中群开口中鼻道上部,后群开口在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也有隔分开,有两个开口分别通向左右侧蝶筛隐窝。

图3-61 鼻旁窦及其开口

图3-62 颅的冠状断面(通过第三磨牙)

  3.骨性口腔

  骨性口腔位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