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次
臂丛的分支很多,其主要分支如下:
(一)肌皮神经
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自外侧束发出,支配着臂前群肌和前臂外侧的皮肤。
(二)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由内侧束和外侧束各发出一根合成,支配前臂前群肌的大部分,手鱼际肌及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指的皮肤。
(三)尺神经
尺神经ulnar nerve由内侧束发出、支配前臂前群肌的靠尺侧的小部分肌肉、手小鱼际肌和手肌中间群的大部分以及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指和手背面尺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四)桡神经
桡神经radial nerve发自后束,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臂及前臂背侧面皮肤和手背面桡侧二个半指的皮肤。
(五)腋神经
腋神经axillary nerve由后束发出,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及三角肌区和臂外侧面的皮肤。
4.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其中第1-11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相应的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intercostalnerve;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缘,叫肋下神经subcostal nerve。下6对胸神经前支除支配相应的肋间肌及皮肤外,还支配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和皮肤。
5.腰丛
腰丛lumbar plexus(图2-56)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的深面,其主要分支有:
(一)股神经
股神经femoral nerve经腹股沟韧带深面下行至股部、支配股前群肌和肌前部、小腿内侧部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二)闭孔神经
闭孔神经obturator nerve经小骨盆穿闭膜管至股内侧部,支配股内收肌群及股内侧面的皮肤。
6.骶丛
骶丛sacral plexus(图2-56)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合成的腰骶干以及骶、尾神经的前支编织而成,位于骶骨和梨状肌前面,分支分布于会阴部、臀部、股后部、小腿和足的肌肉与皮肤。其主要分布有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sciatic nerve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腔后,经臀大肌深面至股后部,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沿途发出肌支支配股后群肌。胫神经tibialnerve 为坐骨神经的延续,在腘窝下行至小腿后部,分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面、足底和足背外侧的皮肤。腓总神经commonperoneal nerve沿窝外侧壁绕过腓骨颈下行至小腿前区,支配小腿前群肌、外侧群肌以及小腿外侧面、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五、脑神经
脑神经与脑相连,自颅腔穿过颅底的孔、裂、管出颅,共12对(图2-57)。其名称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及Ⅻ舌下神经。其中Ⅰ、Ⅱ、Ⅷ为感觉性神经,Ⅲ、Ⅳ、Ⅵ、Ⅺ、Ⅻ主要为运动性神经,Ⅴ、Ⅶ、Ⅸ、Ⅹ为混合性神经。
图2-57 脑神经的分布
1.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始于鼻腔嗅粘膜,形成嗅丝,穿过筛孔至嗅球,传递嗅觉冲动。
2.视神经
视神经optic nerve始于眼球的视网膜,构成视神经,穿过视神经管入脑,传导视觉冲动。
3.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发自中脑,经眶上裂出颅入眶,支配眼外肌。
4.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发自中脑、经眶上裂出颅入眶,支配眼外肌。
5.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与脑桥相连,大部分为躯体感觉性纤维,其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内,它的中枢突进入脑桥,周围支分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司头面部皮肤、眶、鼻腔和口腔以及牙髓的一般感觉。三叉神经中小部分纤维为发自脑桥的运动纤维,加入下颌神经,主要支配咀嚼肌。
6.外展神经
外展神经abducent nerve发自脑桥,经眶上裂出颅,支配眼外肌。
7.面神经
面神经facial nerve与脑桥相连,经内耳门入颞骨内的面神经管,出茎乳孔,支配面部表情肌。
8.前庭蜗神经
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起自内耳,经内耳门入颅,由脑桥入脑,传递平衡觉和听觉。
9.舌咽神经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为混合性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分布于舌和咽。
10.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vagus nerve(图2-58)为混合性神经,与延髓相连,经颈静脉孔出颅,在颈部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伴行入胸腔,经肺根后面,在食管周围形成神经丛,随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左侧的组成胃前神经和肝支;右侧的组成胃后神经和腹腔支。迷走神经沿途发出分支支配各器官。其中主要的有: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等。
图2-58 迷走神经的分布
迷走神经主要含有三种纤维①躯体运动性纤维,支配咽肌、喉肌和大部分腭肌。②副交感性纤维,是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这些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经分支至心脏、支气管、食管、胃、肝、胰、脾、小肠及部分大肠的器官旁或器官壁内的神经节,与节内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节后神经元的轴突支配心肌、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及腺体。③感觉性纤维,主要是传导内脏感觉的纤维,其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结状神经节,属似单极神经元,还有分布于耳廓后部、外耳道皮肤的躯体感觉纤维,其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节,也是假单极神经元。
11.副神经
副神经accessory nerve由延髓发出,经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12.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由延髓发生,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
六、内脏神经系
内脏神经系也含有感觉性(传入)纤维和运动性(传出)纤维。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及胸腹盆腔各系统的脏器。
1.内脏感觉性(传入)神经
内脏器官内有很多感受器,包括痛觉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等等。内脏感觉神经元胞体为假单极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和某些脑神经节(如迷走神经的结状节)内,其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进入脊随或脑干;其周围突随内脏运动性神经纤维(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分布于所支配的器官。
与躯体感受敏锐、定位、定性准确等特性相比,内脏感觉则有阈值较高、定位不明确,定性不清楚的特点。体内同一结构的不同部位可分别由躯体感觉性神经和内脏感觉性神经分布,例如,胸膜和腹膜的壁层为躯体感觉性神经支配,对痛刺激非常敏感、定位准确;而胸、腹膜脏层则由内脏感觉性神经支配,受到刺激时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够准确的钝痛。
2.内脏运动性(传出)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即植物性神经,也叫自律或自主神经。它与躯体运动性神经的区别在于:①躯体运动性神经分布于全身骨骼肌,管理“随意”运动;内脏运动性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及腺体等,管理“不随意”运动。②躯体运动性神经自脑神经运动核或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发出后,随脑神经或脊神经直达骨骼肌;内脏运动性神经自脑干或脊髓内的内脏运动神经元发出后,不直接到达它所支配的效应器官,而在中途先终止于某一植物性神经节,与节内神经元形成突触,再由这些神经元发出纤维至效应器。故内脏运动性神经有节前神经元(位于脑干和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