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26浏览:
次
⑶上肢的动脉
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起始后经胸廓上口进入颈根部,越过第一肋,续于腋动脉。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穿经颈椎的横突孔由枕骨大孔大颅,分布于脑。甲状颈干,分布于甲状腺等。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腹腔前壁。
腋动脉 为锁骨下动脉的延续,穿行于腋窝,至背阔肌下缘,移行于肱动脉,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腋窝周围结构。
肱动脉 沿臂内侧下行,至肘关节前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别沿前臂的桡侧和尺侧下降。至手掌,两动脉的末端和分支在手掌吻合,形成双层的动脉弓即掌浅弓的掌深弓。上述各动脉分支分布于走行部位附近的组织。
⑷胸部的动脉
胸部的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其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类。
壁支主要是肋间动脉,共9对,行于第3至11肋间隙内;肋下动脉,沿第12肋下缘行走。壁支供养胸壁和腹前外侧壁。
脏支供给胸腔脏器,如支气管和肺、食管和心包等。
⑸腹部的动脉
腹部的动脉主要发自腹主动脉,也有壁支和脏支两类。
壁支分布于腹后壁和膈肌。
脏支供养腹腔脏器和生殖腺,由于腹腔消化器官和脾是不成对器官而泌尿生殖器官是成对器官,所以血管的分支与此相适应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的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和生殖腺动脉(男性的睾丸动脉或女性的卵巢动脉)。不成对的分支有腹腔干,分布于胃、肝、脾、胰等;肠系膜上动脉,分布于小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肠系膜下动脉,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上部。
⑹盆部的动脉
腹主动脉在第4腰椎体的左前方,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关节处又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髂内动脉,是盆部动脉的主干,沿小骨盆后外侧壁走行。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分布于盆壁、臀部及股内侧部。
脏支分布于盆腔脏器(膀胱、直肠下段、子宫等)。
⑺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髂外动脉,是指自起始部至腹股沟韧带深而以上的一段动脉,其分支供养腹前壁下部。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经股前部下行,在股下部穿向后行至腘窝,移行为腘动脉。腘动脉在腘窝深部下行,在膝关节下方分为胫后动脉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沿小腿后部深层下行,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前动脉起始后经胫腓骨之间穿行向前,至小腿前部下行,越过踝关节前面至足背,移行为足背动脉,足背动脉在第1、2跖骨间穿行至足底与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上述各动脉都有分支供养所经部位周围的组织。
(二)静脉
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图2-49)。
图2-49 上、下腔静脉各体部的主要静脉
⑴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
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
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
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
有壁支和脏支之分。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③腹部的静脉
腹部的静脉有壁支与脏支之分。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下腔静脉。脏支与动脉相同,也可分为成对脏支和不成对脏支。成对脏支与动脉同名,大部分直接注入下腔静脉;不成对脏支有起自肠、脾、胰、胃的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等,它们汇合形成一条静脉主干叫门静脉。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与肝动脉的分支共同汇入肝窦状隙,肝窦状隙汇成肝内小静脉,最后形成三支肝静脉注入于下腔静脉。门静脉是附属于下腔静脉系的一个特殊部分,它将大量由胃、肠道吸收来的物质,运送至肝脏,由肝细胞进行合成、解毒和贮存。
三、淋巴系
淋巴系lymphatic system包括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称为淋巴。淋巴结、脾、胸腺、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和咽扁桃等都属于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器官的粘膜内。
当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部分液体和一些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细胞自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将代谢产物又排入组织液内。组织液内这些物质的大部分又不断通过毛细血管壁,再渗回血液;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经淋巴管、淋巴结向心流动,最后通过左、右淋巴导管注入静脉角而归入血液中,还流回心脏。因此,淋巴系可以看作是静脉系的辅助部分。
1.淋巴管
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可区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等。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管腔粗细不一,没有瓣膜,互相吻合成网,中枢神经,上皮组织、骨髓、软骨和脾实质等器官组织内不存在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管壁与静脉相似,但较薄、瓣膜较多且发达,外形粗细不匀,呈串珠状。淋巴管根据其位置分为浅、深二组,浅淋巴管位于皮下与浅静脉伴行;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二者间有较多交通支。淋巴管在行程中通过一个或多个淋巴结,从而把淋巴细胞带入淋巴液。
淋巴干 由淋巴管多次汇合而形成,全身淋巴干共有9条:即收集头颈部淋巴的左、右颈干;收集上肢、胸壁淋巴的左、右锁骨下干;收集胸部淋巴的左、右支气管纵隔干;收集下肢、盆部及腹腔淋巴的左、右腰干以及收集腹腔器淋巴的单个的肠干(图2-50)。
图2-50 淋巴系统概观
淋巴导管 包括胸导管(左淋巴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胸导管的起始部膨大叫乳糜池,位于第11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淋巴的汇入。胸导管穿经膈肌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再上行至颈根部,最终汇入左静脉角,沿途接受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的汇入。总之是收集下半身及左上半身的淋巴。右淋巴导管为一短干,收集右支管纵隔干,右颈干和右锁骨下干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
2.淋巴结
淋巴结lymph nodes是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各部淋巴结的名称、位置,参阅下册的有关章节。
3.脾
脾spleen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同时又是储血器官,并具有破坏衰老的红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和异物,产生白细胞和抗体的功能。
脾位于腹腔左季肋部,第9-11肋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在肋弓下缘不能触及。活体脾为暗红色,质软而脆,易因暴力打击而造成破裂。脾的表面除脾门以外均被腹膜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