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MHC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2)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8浏览:

 D A   E  A.B10.A a k/d k k k d d d A.AL a1 k/d k k k k k d C3H.OL o1 d/k d d d k k k C3H.OH o2 d/k d d d d d k B10.A(4R) h4 a/b k k b b b b B10.AM h5 k/b k k k k k b B10.A(3R) i3 b/a b b k d d d B10.A(5R) i5 b/a b b k d d d A.TL t1 s/al s k k k k d A.Th,B10.S(7R) t2 s/a s s s s s d BSVS ts s/a2 s s s d d d B10.M(17R) ag1 s/f k k k d d f B10.M(11R) ap1 s/f f f f f f d
  (二)Ir基因

  1.免疫应答基因的发现 Benacerraf等(1963)首先证实豚鼠对人工合成抗原PLL(聚-L-赖氨酸)等的抗体应答能力受单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单基因)的控制(表6-10)。实验表明,2和13两个品系豚鼠对不同人工合成抗原的应答能力不同。两个品系杂交的子一代(F1)对三种抗原全部有应答能力,说明应答基因为显性。再将F1和隐性亲本进行回交,所得下一代对抗原的应答表现出孟德尔定律的分离现象,应答与无应答个体呈1:1之比,说明遗传是由单基因控制的。F1代与显性亲本进行回交,下一代中全部对抗原发生应答。Benacerraf将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称为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es gene ,Ir基因)。具有Ir基因的动物对相应抗原呈高应答者(responder),缺乏核基因者呈无应答或低应答者(non-responder)。

表6-10 豚鼠免疫应答基因的发现
 抗原 2 13 (2*13)F1 (2*13)F1*13 (2*13)F1*2 50% 50% 50% 50% DNP-PLL + - + + - + + Glutamyl alanine copolymer(GA) + - + + - + + Glytamyl tyrosine copolymer(CT) - + + + + + -
  注:DNP-PLL:二硝基苯—多聚赖氨酸 GA:谷氨酰丙氨酸多聚体 CT:谷氨酰酪氨酸多聚体

  2.小鼠Ir基因位一地H-2 I区内

  (1)小鼠Ir-1基因与MHC连锁基因:60年代中期,McDevitt和Sela等发现小鼠有类似针对合成分枝多肽(T,G)-A-L抗原的基因,称Ir-1基因,并证明该基因与MHC存在着连锁关系;如C57BL小鼠对(T,G)-A-L有高抗体应答,而CBA小鼠则为低应答;对(H,G)-A-L的反应则CBA小鼠为高应答,而C57BL为低应答。以后又检了一系列对特定抗原高应答、中应答或低应答的小鼠品系(表6-11)。并用回交试验证实小鼠Ir基因为单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图6-16)。

表6-11 不同品系小鼠对三种人工合成抗原的抗体应答
 小鼠品系 H-2 抗体产生应答 单体型 抗(T,G)-A-L 抗(H,G)-A-L 抗(φ,G)-A-L A/J a 低 高 高 A.BY b 高 低 高 C57BL b 高 低 高 B1,LP b 高 低 高 C3H,SW b 高 低 高 BALB/c d 中 中 高 DBA/2 d 中 中 高 CBA k 低 高 高 C3H/HeJ k 低 高 高 B10.BR k 低 高 高 AKR k 低 高 高 DBA/1 q 低 低 高 SJL s 低 低 低 A.SW s 低 低 低
  (2)Ir-1基因定位于H-2 I区内:70年代初,McDevitt等又利用同类系和H-2内重组系小鼠,将1r-1基因定位于H-2 I区内(表6-12)。

  Milich等(1982)应用同类系小鼠证实对HBsAg a和d决定簇的体液免疫应答也受MHC内的基因所调节。单倍H-2q产生高应答,H-2s.f产生低或无应答,H-2a.b.d.k单倍型为中等应答。进一步用H-2内重组系小鼠的实验表明,控制上述体液免疫应答的基因可能位于K区和I-A亚区。

 

图6-16 应用回交试验证实小鼠对(多聚苯丙氨酸,多聚谷氨酸)

-多聚丙氨酸-多降赖氨酸[φG)-A-L]应答的Ir基因为单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表6-12 位H-2 I区内Ir基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