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血液凝固(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6浏览:

  2.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维蛋白的溶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首先被纤溶酶水解释出A、B、C小分子多肽,留下X片段仍保留凝固特性。X片断进一步水解为片断D和Y,Y再水解为D和E片断。(图10?13)最终分解产物为A、B、C、D、E五种片段。这些片断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FDP的生理作用是:片断X,Y可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多聚体的生成;片断D可直接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片断Y、E则可竞争抑制凝血酶。而且,大部分FDP可干扰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可见FDP在抗凝中有重要作用。

  

图10-13 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片段下的数字为分子量)

  (二)纤溶抑制物

  机体组织和体液广泛存在纤溶抑制物。按其作用可分为:纤溶酶原激活的抑制物;纤溶酶抑制物,又称抗纤溶酶(antiplasmin)。

图10-14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图10-15 凝血全过程示意图(→示转变或释放;→示催化作用;

除接触活化阶段外,均需Ca++参与,图中未显示)

  正常血液中抗纤溶酶活性是纤溶酶活性的20?0倍。故在生理条件下,纤溶酶难以发挥作用。抗纤溶酶有两种:①慢作用的抗纤维酶,属α1抗胰蛋白酶,分子量为45,000,可与纤溶酶形成牢固的复合物。②快作用抗纤溶酶,属α2巨球蛋白,分子量80,000,是纤溶酶的竞争抑制剂。

  血小板中纤溶抑制物是快速作用的抗纤溶酶。在血栓形成早期,血小板纤溶抑制作用大于纤溶激活作用;在血栓生成以后,随着血小板内5桯T的释放,则血管内皮释放血液激活物增多,又引起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继续增长而阻塞血流循环。

  因此可见机体内血液凝固、抗凝、纤溶与抗纤溶是相互抑制、相互协调、共同维护血液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其相互关系可见图10-14~17。

? 图10-16 凝血与纤溶的比较

图10-17 凝血与纤溶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