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14浏览:
次
图22-7 泄殖腔的分隔 ↑示尿直肠隔
(六)肝和胆的发生
胚胎发育至第4周初,前肠末端腹侧壁的上皮增生,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囊状突起,称肝憩室(hepatic diverticulum),是肝与胆的始基。肝憩室迅速增大,很快长入原始横隔,其末端膨大,并分为头、尾两支(图22-8)。头支较大且生长迅速,其上皮细胞增殖,形成许多细胞索并分支吻合,是为肝索。肝索上下叠加,形成肝板。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小叶。肝板最初由2~3层肝细胞组成,胎儿后期逐渐变为单层肝细胞。胚胎第2个月,肝细胞之间形成胆小管,内胚层上皮也相继形成肝内胆管。原始横隔中的间充质分化为肝内结缔组织和肝被膜。
胚胎肝的功能上分活跃。第3个月,肝细胞开始分泌胆汁,并开始生物转化等功能。第6周时,造血干细胞从卵黄囊壁迁入肝,并开始造血,主要产生红细胞。也可产生部分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第6个月后,肝内造血组织逐渐减少,出生前肝基本停止造血。应用分离的胎肝造血干细胞可治疗几种血液病。胎肝很早就开始合成和分泌白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质,还合成大量甲胎蛋白(α-fetal protein, αFP)。第6个月前,几科所有的胎肝细胞都能合成甲胎蛋白,此后逐渐减少。出生后很快停止合成甲胎蛋白。
肝憩室的尾支发育为胆囊和胆囊管,肝憩室的根产则发育为总胆管。由于上皮的过度增生,胆囊管和总胆管的管腔曾一度消失。随着腔内上皮细胞的退化吸收,管腔重新出现。最初,总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腹侧壁,随着十二指肠的转位及右侧壁的发育快于左侧壁,致使总胆管的开逐渐移至十二指肠的背内侧,并与胰腺导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图22-8)
图22-8 肝、胆道及胰的发生
(七)胰腺的发生
胰腺来源于两个原基,即背胰芽(dorsal pancreatic bud)和腹胰芽(ventral pancreatic bud)。胚胎第4周末,在前肠末端腹侧靠近肝憩室的尾缘,内胚层上皮增生,形成腹胰芽。背胰芽由腹胰芽对侧的上皮增生而成,位置稍高,体积略大(图22-8)。背、腹两个胰芽的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并反复分支,其末端形成腺泡,与腺泡相连的各级分支形成各级导管,于是由背、腹两个胰芽分化成了背胰(dorsal pancreas)和腹胰(ventral pancreas)。在背胰和腹胰的中轴线上均有一条贯穿腺体全长的总导管,分别称背胰管和腹胰管。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方位的变化和肠壁的不均等生长,致使腹胰和腹胰管的开口转至背侧,并与背胰融合,形成一个单一的胰腺(图22-8)。腹胰构成胰头的下份,背胰构成胰头上份、胰体和胰尾。腹胰管与背胰管远侧段通连,形成胰腺的主胰导管,它与总胆管汇合后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背胰管的近侧段或退化或形成副胰导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
在胰腺原基的分化过程中,上皮细胞索中的部分细胞脱离细胞索,形成孤立存在的细胞团,由此分化为胰岛,并于第5个月开始分泌胰岛素等。
(八)消化系统的常见畸形
1.甲状舌管囊肿连接舌与甲状腺的甲状舌管通常都会全部退化消失。如果未完全退化,残存部分便形成小的囊肿,并可随吞咽活动而上下移动,即称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cyst)。如果甲状舌管全部残存,便可在舌与甲状腺之间有一条细管相连。
2.消化管闭锁或狭窄在消化管的发生过程中,管壁上皮细胞在一定时期过度增生,致使消化管某部的管腔闭锁或狭窄。之后,过度增生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上皮变薄,狭窄或闭锁的管腔随之恢复正常。如果过度增生的上皮不发生程序性死亡,上皮不再变薄,就会形成消化管某段的闭锁或狭窄。常见于食管和十二指肠(图22-9)。
图22-9 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3.回肠憩室 又称麦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是距回盲部40~50cm处回肠壁上的一个小的囊状突起,有的在其顶端尚有一纤维索连于脐(图22-10)。这种畸形是由于卵黄蒂退化不全引起的。患者多无症状,但在感染时可出现腹痛等病症,偶尔可引起肠梗阻。
图22-10 肠管先天性畸形
(1)回肠憩室 (2)脐瘘 (3)先天性脐疝
4.脐瘘 脐瘘(umbilical fistula)是由于卵黄蒂未退化,以致在肠与脐之间残存一瘘管(图22-10)。当腹压增高时,粪便可通过瘘管从脐部溢出。
5.先天性脐疝 先天性脐疝(congenital umbilical hernia)是由于脐腔未能闭锁所致(图22-10)。在胎儿出生脐带剪断后,脐部仍留有一腔与腹腔相通。当腹内压增高时,肠管便从脐部膨出,甚至造成嵌顿疝。
6.先天性无神经节性巨结肠 先天性无神经节性巨结肠(congenital aganglionical megacolon)又称Hirschsprung病,多见于乙状结肠。由于神经嵴细胞未能迁至该处肠壁中,致使壁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缺如,肠壁收缩无力,肠腔内容物不能很好地排出,因而肠管扩大。
7.不通肛 肛门闭锁不通称不通肛(imperforate anus)。有时是由于肛膜未破所致,有时因肛凹未能与直肠末端相通引起,肛管上皮过度增生后未能再度吸收也可引起此种畸形。这种畸形常常伴有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尿道瘘(图22-11)。
图22-11 不通肛
8.肠袢转位异常 当肠袢从脐腔退回腹腔时,应发生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如果未发生旋转,或转位不全,或反向转位,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消化管异位,并且常常伴有肝、脾、胰、甚至心、肺的异位。
9.胆管闭锁 在肝、胆的发生中,肝内外形成连贯的胆汁排放管道。如果肝内胆管不通,称肝内胆管闭锁(intrahepatic biliary atresia);如果肝外胆管不通,称肝外胆管闭锁(extrahepatic biliary atresia)。由于胆汁不能排放,便出现先天性新生儿阻塞性黄疸。
10.环状胰 由于腹胰移位及背腹两胰融合过程的异常,形成一环形胰腺,环绕十二指肠。环状胰(anular pancreas)可压迫十二指肠和总胆管,甚至引起十二指肠梗阻。
消化系统除上述常见畸形外,还有一些少见或罕见畸形,如腹裂、双胆囊、无胆囊、肝下盲肠、肝下阑尾、肝囊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