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一、眼(2)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14浏览:

模式图

P色素上皮细胞 R视杆细胞 C视锥细胞H水平细胞

B双极细胞 A无长突细胞 IP网间细胞 G节细胞 N神经纤维,m Müller细胞

  视杆细胞(rod cell):视杆细胞的胞体位于外核层的内侧份,细胞核较小,染色较深。视杆分内节与外节两段,内节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含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外节为感光部位,含有许多平行排列的膜盘,它们是由外节基部一侧的胞膜内陷,与胞膜分离后形成的独立膜盘(图18-8,18-9)。外节顶部衰老的膜盘不断脱落,并被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膜盘上镶嵌的感光物质称视紫红质(rhodopsin),感弱光。视紫红质由11-顺视黄醛(11-cisretinae)和视蛋白(opsin)组成,维生素A是合成11-顺视黄醛的原料。因此,当人体维生素A不足时,视紫红质缺乏,导致弱光视力减退即为夜盲。视杆细胞的内突伸入外网层,内突末端膨大呈小球状,与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图18-7)。

图18 -8 视细胞外节超微结构模式图

(1)视锥细胞外节 (2)视杆细胞外节

C连接纤毛

图18-9 人视杆细胞外突电镜像 ×30000

示膜盘和内节↑ 基体,其上方为纤毛微管

(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

  视锥细胞(cone cell):细胞形态与视杆细胞近似。视锥细胞胞体位于外核层的外侧份,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浅。视锥也分内节和外节。外节的膜盘大多与细胞膜不分离,顶部膜盘也不脱落(图18-8),膜盘上嵌有能感受强光和色觉的视色素,由内节不断合成和补充。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有红敏色素、蓝;蓝敏色素和绿敏色素,也由11-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组成,但视蛋白的结构与视杆细胞的不同。如缺少感红光(或绿光)的视锥细胞,则不能分辨红(或绿)色,为红(或绿)色盲。视锥细胞的内突末端膨大呈足状,可与一个或多个双极细胞的树突以及水平细胞形成突触(图18-7)。

  人的一只眼球内约有12000万个视杆细胞和700万个视锥细胞。在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在中央凹的边缘才开始有视杆细胞,再向外,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锥细胞则逐渐减少。

  (2)双极细胞(bipolar cell):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纵向联络神经元,胞体位于内核层。外侧的树突伸入外网层,与视细胞内侧突形成突触;内侧的轴突伸入内网层,与节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图18-7)。双极细胞可分两类:一类为侏儒双极细胞(midget bipolar cell),其树突只与一个视锥细胞形成突触,其轴突也只与一个节细胞的树突建立突触;另一类双极细胞的树突可与多个视锥细胞或视杆细胞形成突触(图18-7)。

  (3)节细胞(ganglion cell):是长轴突的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直径10~30μm,位于节细胞层,多排列成单行。树突伸入内网层,与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形成突触。轴突构成视神经纤维层,并向眼有球后极汇集形成视神经穿出眼球。节细胞也分两类:一类为胞体较小的侏儒节细胞(midget ganglion cell),只接受单一的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的信息,这种一对一的通路能精确地传导礼觉;另一类为胞体较大的弥散节细胞(diffuse ganglion cell),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图18-7)

  (4)水平细胞(horizontal cell)、无长突细胞(amacrine cell)和网间细胞(interplexiform cell)(图18-7):这三种细胞均为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环路的组成。水平细胞的胞体位于内核层的外侧份,发出许多水平走向的分支伸入外网层的内侧份,与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及网间细胞形成突触。相邻的水平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无长突细胞的胞体较双极细胞大,呈烧瓶形,在内核层的内侧份排成2~3行,其突起兼有树突和轴突的特点,在内网层内与双极细胞的轴突、节细胞及网间细胞的突起形成突触。网间细胞数量较少,胞体位于无长突细胞之间,突起在内、外网状层中广泛伸展,与无长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网间细胞主要是从内网层接受信息,传送至外网层,因此是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送至外网层,因此是视网膜内视觉信息传递的一条离心性反馈调节通路。

  视网膜的神经递质:视网膜内的化学性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和神调质,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视细胞和双极细胞放的兴奋性递质,主要是酸性氨基酸(L-谷氨酸,L-天冬氨酸)。水平细胞放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GABA)。无长突细胞既有胆碱能型,又有GABa 能型,此外,还有单胺类和肽类递质。网间细胞的递质主要是多巴胺。

  视网膜内的胶质细胞主要是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 neuroglia cell),又称米勒细胞(Müller cell)。细胞长而不规则,突起为叶片状,分布于神经元之间,胞体位于内核层,细胞外侧突末端常膨大分叉,在神经纤维层内表面相互连接成内界膜(图18-7)。放射状胶质细胞具有营养、支持、绝缘和保护作用。视网膜内还有一些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

  光镜观察眼球HE染色切片,视网膜自外向内可分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杆视锥层(layer of rods and cones),由视杆和视锥组成,故又称感光层;③外界膜(outer limiting membrane),由Müller细胞外侧端之间的连接复合体形成;④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由两种视细胞含核的胞体部组成;⑤外网层(outer plexiform layer),由视细胞的内侧突和双极细胞的树突以及水平细胞的突起组成;⑥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由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网间细胞以及Müller细胞的胞体共同组成;⑦内网层(inner plexiform layer),由双极细胞的轴突与节细胞的树突、以及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的突起组成;⑧节细胞层(layer of ganglion cells),由节细胞的胞体组成;⑨视神经纤维层(layer of optic fibers),由节细胞的轴突组成;⑩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由Müller细胞内侧端相互连接而成(图18-6)。

  黄斑和视神经乳头: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浅黄色区域,称黄斑(macula lutea),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中央凹(central fovea)。中央凹视网膜最薄,此处除色素上皮外,有视锥细胞,且与双级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通路,此处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斜向外周排列,光线直接落在中央凹的视锥细胞上,是视觉最敏感区域(图18-10)。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分,称视神经乳头(papilla of optic nerve)。此处缺乏视细胞,故又称盲点。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的鼻侧,直径约1.5mm,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由此进出眼球(图18-11)。

图18-10 人眼球视网膜的黄斑与中央凹 HE×125

图18-11 人眼球视网膜的视神经乳头HE×125

  (二)眼球内容物

  1.晶状体 晶状体(lens)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双凸透明体,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晶状体外包薄层均质的晶状体囊(lens capsule),由增厚的基膜及胶原原纤维组成。晶状体的前表面有一层立方形的晶状体上皮(lens epithelium),晶状体赤道部的上皮细胞保持分裂能力,渐变为长柱状的晶状体纤维(lens fiber),并移向中心。位于浅层的晶状体纤维构成晶状体的皮质,纤维与表面平行,成环层状排列,有的纤维内仍可见细胞核。中心部位的纤维构成晶状体核,纤维内充满均质状的蛋白质,细胞核消失(图18-1)。晶状体内无血管和神经,营养由房水供给。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减弱,透明度往往降低,甚至混浊,为老年性白内障。

  2.玻璃体 玻璃体(vitreous body)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中央有一个从晶状体后极至视神经乳头的透明管(hyaloid canal ),是胚胎时期玻璃体动脉的遗迹。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其中水分占99%,还含有透明质酸、玻璃蛋白及胶原原纤维等。玻璃体内还有一些透明细胞(hyalocyte),胞质内含有空泡和颗粒。玻璃体流失后不能再生,由房水填充。

  3.房水 房水(aqueous humor)充盈于眼房内,为含少量蛋白质的透明液体。房水是由睫状体血管内的血液渗透及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房水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继而沿前房角经小梁网间隙输入巩膜静脉窦,最终从静脉导出,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使眼压维持正常,并有营养晶状体和角膜等作用。若房水回流受阻,眼球内压增高,则导致青光眼。

  (三)眼附属器官

  1.眼睑 眼睑(eyelid)覆盖于眼球前方,有保护作用。眼睑由前向后分为五层(图18-12)。

图18-12 人的眼睑 HE×5

  (1)皮肤:薄而柔软。睑缘有2~3列睫毛,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称睑缘腺,又称Zeis腺。睑缘处还有一种腺腔较大的汗腺称睫腺,又称Moll腺,开口于睫毛毛囊或睑缘。

  (2)皮下组织: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3)肌层:主要为骨骼肌,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在上睑板上部还有由平滑肌组成的睑肌。

  (4)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质如软骨,是眼睑的支架。睑板内有许多平行排列的分支管泡状皮脂腺,称睑板腺(tarsal gland),导管开口于睑缘,分泌物有润滑睑缘和保护角膜的作用。

  (5)睑结膜:为薄层粘膜。粘膜上皮为复层柱状,有杯状细胞,上皮下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睑结膜反折覆盖于巩膜表面称球结膜。

  2.泪腺 泪腺(lacrimal gland)是浆液性复管状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腺小叶。腺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胞质内有分泌颗粒。腺上皮外有基膜和肌上皮细胞。泪腺分泌的泪液经导管排至结膜上穹窿部,有润滑和清洁角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