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12浏览:
次
1.检查疟原虫
⑴取血与涂片: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垂,待干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着耳垂下方,并使耳垂下侧方皮肤绷紧,右手持取血针、刺破皮肤,挤出血滴。薄、厚血膜可涂制在同一张玻片上(图21-7)。
图21-7 薄厚血膜制作步骤
1)薄血膜制片:在载玻片1/3与2/3交界处蘸血一小滴,以一端缘光滑的载片为推片,将推片的一端置于血滴之前,待血液沿推片端缘扩散后,自右向左推成薄血膜。操作时两载片间的角度为30~45℃,推动速度适宜。理想的薄血膜,应是一层均匀分布的血细胞,血细胞间无空隙且涂血膜末端呈扫帚状。
2)厚血膜制片:载玻片的另一端(右)1/3处蘸血一小滴(约10mm³),以推片的一角,将血滴自内向外作螺旋形摊开,使之成为直径约0.8~1cm,厚薄均匀的厚血膜。厚血膜为多层血细胞的重叠,约等于20倍薄血膜的厚度。
⑵固定与染色:血片必须充分晾干,否则染色时容易脱落。固定时用小玻棒蘸甲醇或无水酒精在薄血膜上轻轻抹过。如薄、厚血膜在同一玻片上,须注意切勿将固定液带到厚血膜上,因厚血膜固定之前必须先进行溶血。可用滴管滴水于厚血膜上,待血膜呈灰白色时,将水倒去,晾干。在稀释各种染液和冲洗血膜时,如用缓冲液则染色效果更佳。缓冲液的配制如下:
磷酸氢二钠液:磷酸氢二钠(Na2HPO4)无水0.464g或Na2HPO4· 2H2O 11.867g或Na2HPO4 · 7H2O17.872g或Na2HPO4· 2H2O23.877g,蒸馏水1000ml。
M/15磷酸二氢钾液:磷酸二氢钾(Na2HPO4)9.073g,蒸馏水1000ml。
使用时将上述原液按下页表配成不同的pH缓冲液:
pH M/15KH2PO4(ml) M/15Na2HPO4(ml) 蒸馏水(ml) 6.8 4.9 5.1 90 7.0 6.3 3.7 90 7.2 7.3 2.7 90染色时临时配成pH7.0或7.2的缓冲液。
常用的染色剂有姬氏染剂(Giemsa's stain)、瑞氏染剂(Wright's stain)。
1)Giemsa染色法:此法染色效果良好,血膜褪色较慢,保存时间较久,但染色需时较长。
染液配制:姬氏染剂粉1g,甲醇50ml,纯甘油50ml。将姬氏染粉置于研钵中(最好用玛瑙研钵),加小量甘油充分研磨,加甘油再磨,直至50ml甘油加完为止,倒入棕色玻瓶中。然后分几次用少量甲醇冲洗钵中的甘油染粉,倒入玻瓶,直至50ml甲醇用完为止,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65℃温箱内24小时或室温内一周过滤。
染色方法:用pH7.0~7.2的缓冲液,将姬氏液稀释;比例约为15~20份缓冲液加1份姬氏染液。用蜡笔划出染色范围,将稀释的姬氏染液滴于已固定的薄、厚血膜上,染色半小时(室温),再用上述缓冲液冲洗。血片晾干后镜检。
2)快速姬色染色法:姬氏染液1ml,加缓冲液5ml,如前法染色5分钟后用缓冲液冲洗,晾干后镜检。
3)Wright染色法:此法操作简便, 适用于临床诊断,但甲醇蒸发甚快,掌握不当时易在血片上发生染液沉淀,并较易褪色,保存时间不长。多用于临时性检验。
染液配制:瑞氏染剂粉0.1~0.5g,甲醇97ml,甘油3ml。将瑞氏染剂加入甘油中充分研磨,然后加入少量甲醇,研磨后倒入瓶内,再分几次用甲醇冲洗研钵中的甘油溶液,倒入瓶内,直至用完为止,摇匀,24小时后过滤待用。一般1、2周后再过滤。
染色方法:瑞氏染液含甲醇,薄血膜不需先固定;而厚血膜则需先经溶血,待血膜干后才能染色。染色前先将溶过血的厚血膜和薄血膜一起用蜡笔划好染色范围,以防滴加染液时四溢。滴染液使覆盖全部厚、薄血膜上,30秒至1分钟后用滴管加等量的蒸馏水,轻轻摇动载玻片,使蒸馏水和染液混合均匀,此时出现一层灿铜色浮膜(染色),3~5分钟后用水缓慢地从玻片一端冲洗(注意勿先倒去染液或直对血膜冲洗),晾干后镜检。
2.检查微丝蚴
⑴新鲜血片检查:晚间9时至次晨2时取血1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蛇形游动的幼虫后,仍须作染色检查,以确定虫种。
⑵厚血膜检查:厚血膜的制作、溶血、固定与姬氏液染色同疟原虫。但需取血3滴,也可用Delafieid苏木素染色法染色。该染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苏木素1g溶于纯酒精或95%酒精10ml中,加饱和硫酸铝铵(8%~10%)100ml,倒入棕色瓶中,瓶口用两层纱布扎紧,在阳光下氧化2~4周,过滤,加甘油25ml和甲醇25ml,用时稀释10倍左右。
已溶血、固定的厚血膜在德氏苏木素液内染10~15分钟,在1%酸酒精中分色1~2分钟,蒸馏水洗涤1~5分钟,至血膜呈蓝色,再用1%伊红染色0.5~1分钟,以水洗涤2~5分钟,晾干后镜检。
⑶活微丝蚴浓集法:在离心管内装蒸馏水半管,加血液10~12滴,再加生理盐水混匀,离心沉淀3分钟,取沉渣检查。或取静脉血1ml,置于盛有3.8%枸橼酸钠0.1ml的试管中,摇匀,加水9ml,俟红细胞溶化后,离心(3000rpm/min)2分钟,倒去上液,加水再离心,取沉渣镜检。
(三)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的检查
1.痰液 痰中可能查见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棘球蚴的原头蚴、粪类圆线虫幼虫、蛔蚴、钩蚴、尘螨等;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也可出现于痰中,但检出率很低。
⑴肺吸虫卵检查:可先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如为阴性,改用浓集法集卵,以提高检出率。
直接涂片法:在洁净载玻片上先加1~2滴生理盐水,挑取痰液少许,最好选带铁锈色的痰,涂成痰膜,加盖片镜检。如未发现肺吸虫卵,但见有夏科-雷登晶体,提示可能是肺吸虫患者,多次涂片检查为阴性者,可改用浓集法。
浓集法:收集24小时痰液,置于玻璃杯中,加入等量10%NaOH溶液,用玻棒搅匀后,放入37℃温箱内,数后痰液消化成稀液状。分装于数个离心管内,以1500rpm/min离心5~10分钟,充去上清液,取沉渣滴涂片检查。
⑵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检查:取新鲜痰液作涂片。天冷时应注意镜台载玻片保温。高倍镜观察。如为阿米巴滋养体,可见其伸出伪足并作定向运动。
⑶上述其他的蠕虫幼虫及螨类等宜用浓集法检查。
2.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用十二指肠引流管抽取十二指肠液及胆汁,以直接涂片法镜检;也可经离心浓集后,吸取沉渣镜检。可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华支睾吸虫卵、肝片形吸血卵和布氏姜片虫卵等;急性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偶在胆汁中发现大滋养体。
检查方法:可将各部分十二指肠引流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直接镜检。为提高寄生虫检出率,常将各部分引流加生理盐水稀释搅抖后,分装离心管,以2000rpm/min,离心5~10分钟,吸取沉渣涂片镜检。如引流液过于粘稠,应先加10%NaOH消化后再离心。引流中的贾第虫滋养体常附着在粘液小块上,或虫体聚集成絮片状物。肝片形吸虫卵与姜片虫卵不易鉴别,但前者可出现于胆汁;而后者只见于十二指肠液中。
3.尿 一般先离心,后取沉渣镜检。但乳糜尿需加等量乙醚,用力振荡,使脂肪溶于乙醚。然后吸去脂肪层,离心,取沉渣镜检。
4.鞘膜积液 主要检查班氏微丝蚴。阴囊皮肤经碘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鞘膜积液作直接涂片检查,也可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离心,取沉渣镜检。
5.阴道分泌物 检查阴道毛滴虫。
直接涂片法:用消毒棉签在受检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