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9:06浏览:
次
本节举出一些遗传咨询中的常见实例加以分析。
例1某妇女曾生育过一先天愚型患儿,现再次妊娠,惧怕再生同病患儿前来咨询。
对此病人需先核实患儿核型是否21三体性。如果证实核型为47,XX(XY),+21,则其再发风险为1/650~1/1000。如果此妇女已32岁则再发风险会增加至1/1000(即6倍到10倍)。又如发现母亲为易位型携带者,则风险率大大增高,此时应嘱该妇女作绒毛、羊水细胞的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
例2 某男性,38岁,两次结婚,第一妻妊娠8次均于妊娠2个月左右流产,故离婚,与第二妻婚后,女方受孕次亦均在3个月内流产,要求明确流产原因及是否能再妊娠。
本例显然是男方问题,特别是因为在询问病史中得知其第一妻与其离异后再婚生育正常。在3个月内自然流者50%的病因是由于染色体异常,特别是男方原因引起的更是如此,故首先检查了男女双方核型。女方核型正常,男主有13号染色体间的平衡易位t(13q;13q)。这类完全的罗氏易位携带者有5种:t(13q;13q);t(14q;14q);t(15q;15q);t(21q;21q)及t(22q;22q)。由于这类易位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故不可能有正常的后代,这时应劝男方作绝育术,如双方同意可进行人工授精领养。如果是非同源罗氏平衡易位,如t(13q;13q)等,则仍有3/4的机会生产畸形儿、流产或生育同样的携带者,危害后代极大,也应劝阻再次妊娠。
例3 一对新婚夫妇,由于女方的弟弟患有苯酮尿症(PKU),害怕今后会生育PKU患儿前来咨询。
此例应首先证实女方弟弟是否确为PKU患者,因高苯丙氨酸血症伴尿中苯丙氨酸旁路代谢产物增多有高度异质性,至少有8种类型,故先要确诊其为经典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的PKU。如果证实,则其父母应为杂合子携带者。这对夫妇女方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男方为携带者的概率可从我国PKU人群发病率计出。根据国内11省、市新生儿筛查资料,PKU发病率为1:16500,由此算出基因频率约为0.0078,携带者的频率为1/65(2pq),故生育患儿风险为1/65×2/3×1/4=1/390,风险率不高。如果风险率高者,比如一对夫妇已生育过1例PKU患儿要求再次妊娠时,风险率则高达1/4。此时,一方面应向求诊者说明再次生育患儿的危险性;同时也可告知目前我国已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技术对我国已发现的11种PKU点突变(约占70%病例)进行产前诊断,提供咨询者选择。
例4一对夫妇生了一个严重先天性聋哑患儿,此患儿呈单纯聋哑而无其他异常表现,他们前来咨询如果再生育出现聋哑儿的机会。
聋哑是非常复杂的症候群,有遗传性的,也有环境因素引起的;有先天性的,也有迟发的;有单纯性的,也有合并其他畸形的;有完全性的。也有不完全性的。所以对待这种情况,请耳鼻喉科专家会诊明确初步诊断是明智的。据估计耳聋发病率约为0.1%,与遗传病因素有关的病因达127种以上,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先天性耳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占75%左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者占3%,其他原因不明者中相当一部分为多基因遗传,占20%,X连锁遗传者罕见(2%以下)。在确定上述遗传因素前还要仔细排除环境因素,诸如风疹、核黄疸、脑膜炎等。对严重性耳聋再发风险的估计可以根据Stevenson等的经验风险率(empiric risk rate)来判断(表12-2)。
有了表12-2列出的数字,还应考虑咨询者的实际情况。例如父母正常又非近亲结婚,生育一例患儿,按表12-2再发风险为1/6,但如果生育了3个正常小孩,则再发风险可低于1/6。本例父母正常又非近亲结婚,故再发风险应估计为1/6。当然,如果患儿伴有其他症状,就应力求作出疾病或某种综合征的较为准确的诊断,再作再发风险的估计。
表12-2 同胞或子女患先天性耳聋的风险
亲属情况
风险
父母近亲结婚
同胞1/4
2人以上耳聋父母,散发病例
同胞1/4
非近亲结婚父母,散发病例
同胞1/6
父母一方耳聋,散发病例耳聋
子女1/30
父母一方耳聋,伴有亲属耳聋
子女1/10
父母双方耳聋,伴一子女耳聋
同胞1/2.5
父母双方耳聋,一方亲属耳聋
子女1/7
父母双方耳聋,伴有亲属耳聋
子女1/3
聋哑患者由于难觅对象经常与聋哑人结婚,如果大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来估计,他们的子女应全部为聋哑患者,但实际调查结果约70%子女不发病,这是由于大多数父母携带者的是非等位隐性基因,因而出现双重杂合子而不发病的现象,因此对于父母聋哑的咨询应是谨慎的。尽管如此,他们生育聋哑子女的风险仍高达30%,故应嘱绝育为好(参阅第四章)。
例5 一对夫妇因生育了一个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的患儿前来就诊,咨询能否治疗?如再生育是否会出现同样情况?
本例是医生经常见到并十分棘手的问题,临床诊断常为“大脑发育不全”而无病因诊断。由于导致智力低下的原因非常多,而且许多原因又难以鉴别,所以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抓住那些主要原因,以图得出初步印象。这些原因有下列几方面:
(1)染色体病:染色体病中,21三体性是引起智力低下最常见的原因,占MR的10%左右。列第二位的是脆性X综合征。因此对智力低下的患儿作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
(2)单基因病:常染色本显性遗传(AK)的智力低下较少见,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的则较多见,如苯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溶酶体贮积症(尤其是粘多糖病)、小头畸形等。这类疾病约占MR的5%左右。X连锁隐性遗传病引起智力低下者首推G6PD缺乏症,导致新生儿黄疸诱发核黄疸,但在长江以北地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