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能量代谢和体温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4浏览:

【考纲要求】

  1.能量代谢: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2.体温:①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②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考点纵览】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类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环境温度,在20~ 30℃的环境温度中,能量代谢最为稳定。

  2.基础代谢率比一般安静时低,但并非最低,单位一般以kJ/(m2.h)来表示。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数值同正常平均值相比较,一般相差±10%~±15%之内,都不属病态。相差在±20%以上者,才有可能是病理变化。

  3.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成年女子的体温平均比男子高约0.3℃,且其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波动,规律为:月经期和卵泡期较低,排卵日最低,黄体期内体温较高。

  4.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安静时)和骨骼肌(运动时)。

  5.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的前提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散热量的多少均同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差及皮肤的有效散热面积等 因素有关,对流散热还与气体的流速有关。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上升为机体的主要或唯一散热方式。

  6.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起调定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