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肾脏的排泄功能 1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3浏览:

一、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内环境稳定而言,每天排尿量不应小于500ml,否则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因此,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称为少尿,而少于100ml称为无尿。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对水的调节依赖于抗利尿激素,而调节血Na+,血K+的水平则受醛固酮的影响。

  3.内分泌功能: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D3和前列腺素、激肽、血管舒张素等,而抗利尿激素不在肾脏产生。

  记忆方法:

  ①肾素即肾脏的激素,必然在肾脏产生;

  ②由于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血液容量主要由肾脏调控,那么,占血液近一半容积的红细胞数量也应由肾脏控制,所以调节红细胞数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也该在肾脏内产生;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为局部体液因子,全身大多数组织都必然合成供"自身"利用,因此,肾脏内也需要产生这类局部活性物质;

  ④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用,因此,对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绝不可能在肾脏产生,只能在脑内产生,因为只有脑具有"抗利尿"的思维。

  二、肾脏血液循环特征

  1.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

  (1)两侧肾血流量十分丰富,占心输出量的1/5~1/4,其中90%以上分布在皮质,5%~6%分布在外髓,不足1%分布在内髓,这与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滤过血液的机能相适应。

  (2)肾脏血液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后才汇合成静脉,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是滤过血液的重要结构,而球后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脏血流的调节

  (1)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脏血流量维持不变。

  (2)神经和体液调节:当全身机能状况发生变化时,肾脏血流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分配的需要相适应。

  总之,在通常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在紧急状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三、近球小体

  由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间质细胞、远曲小管(或髓袢升支粗段)的致密斑组成,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变化,进而调节肾素的释放。

  四、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异同点(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位置
数量
肾小球
髓袢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球后直小血管
主要作用
皮质肾单位
外皮质和中皮质层
较多
体积较小
较短
2:1
较短
形成原尿
近髓肾单位
内皮质层
较少
较大
较长
1:1
较长
与尿液浓缩、稀释有关

  五、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