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1-01 18:49浏览:
次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ARF是各种原因使泌尿功能急剧降低而造成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志是少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 分类
1 按病因分类
肾前性ARF
肾性ARF
肾后性ARF
2 按肾损害性质分类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阻塞性ARF
3 按尿量变化分类:
少尿型ARF
非少尿型ARF
三 病因
(一)肾前性因素
肾缺血。
1原因:休克,严重应激,心衰,肝功能衰竭等。
2 肾脏损害的特点
(1)早期:功能性肾衰 ;
晚期:器质性肾衰
(2)表现为少尿。
(二)肾性因素
1原因 :
(1)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
持续肾缺血
急性肾中毒
HB等阻塞
(2)急性肾实质性疾病
2 肾脏损害的特点
(1) 器质性肾衰;
(2)损害部位 :
(3)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两种。
(三)肾后性因素
1 原因:
结石、肿瘤、坏死组织阻塞
2 肾脏损害特点
(1)早期:梗阻性肾衰
晚期:肾实质损害
(2)突然发生无尿。
第二节 发病机制
一 肾血流灌注减少(肾缺血)
1肾灌注压降低 :
血压¯;
尿路阻塞
2肾血管收缩
(1)儿茶酚胺增多
(2) R-A系统激活
(3) PG产生↓
二肾小管阻塞
1减少GFR
2阻碍尿通过
三 肾小管原尿返流
1 原尿返流回间质→原尿量↓
2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阻塞加重
3肾间质水肿,压迫肾血管,缺血加重
四 肾小球超滤系数(kf)↓
第三节 机体的变化
一 少尿型ARF
(一) 少尿期
1 泌尿功能障碍 :
(1)尿量↓:少尿,无尿
(2)尿质的改变 :
2 内环境紊乱
(1)氮质血症
(2)代谢性酸中毒
(3) 水肿甚至水中毒
(4)高钾血症
(5)各系统功能障碍
(二)多尿期
1 尿量增高:>400ml/d
(1)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
(2)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被解除;
(3)新生的肾小管上皮功能不成熟,尿不能充分浓缩;
(4)渗透性利尿。
2 仍然有内环境紊乱
(三) 恢复期
二 非少尿型ARF
特点:
尿量不少于1000ml/d 。
机制:
1肾脏损伤较轻
2主要是尿浓缩功能障碍
第四节 防治原则
一 病因学防治
二 补液:
功能性ARF与器质性ARF的鉴别
对功能性ARF :充分扩容
对器质性ARF : “量入而出,宁少勿多”。
三 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四 透析疗法
五 维持水电酸硷平衡
ARF小结:
1 概念:ARF是急性泌尿功能障碍,后果主要是生化内环境紊乱。
2 发病机制:
(1)功能性ARF或ARF初期以肾血管收缩为主要机制;
(2)肾小管坏死性ARF,肾小管阻塞、原尿返流、Kf降低起主要作用。
3 机体变化:
(1) 相同的变化:
少尿、氮质血症、代酸、水中毒、高血钾、尿毒症。
(2) 不同的变化有:
功能性ARF 器质性ARF
尿比重 ↑ ↓
尿渗透压 ↑ ↓
尿钠 ↓ ↑
FENa ↓ ↑
尿/血肌酐 ↑ ↓
尿常规 - +
本章要求
1掌握ARF的概念
2掌握ARF的发病机制,ATN少尿期的机体变化
4熟悉功能性与器质性ARF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