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下丘脑调节肽共有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E.11种
【答案】C
2. 切除肾上腺引起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糖皮质激素
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D
3. 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神经垂体
B.下丘脑
C.腺垂体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近球细胞
【答案】B
4.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作用是
A.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B.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C.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合成
D.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E.抑制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答案】E
5. 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会导致
A.肢端肥大症
B.巨人症
C.粘液性水肿
D.侏儒症
E.向心性肥胖
【答案】A
6. 下列哪一项不是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A.抑制糖原合成
B.促进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
C.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适量时促进蛋白质合成
E.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
【答案】E
7.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激素的是
A.肾素
B.肝素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促胰液素
E.维生素D3
【答案】B
8. 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Na+浓度
B.血脂水平
C.血Ca2+浓度
D.血中氨基酸水平
E.血糖水平
【答案】E
9. 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A细胞
B.B细胞
C.C细胞
D.D细胞
E.PP细胞
【答案】B
10.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是调节机体的
A.代谢
B.生长
C.生殖
D.发育
E.以上全是
【答案】E
11.调节机体功能活动的系统是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E.第二信使传递系统
【答案】A
12.引起呆小症是由于
A.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分泌不足
C.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D.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E.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答案】D
13.T4是
A.促甲状腺素
B.甲状腺素
C.一碘甲腺原氨酸
D.二碘甲腺原氨酸
E.三碘甲腺原氨酸
【答案】B
14.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
A.血中ACTH含量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
B.血中ACTH含量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C.血中ACTH含量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血中ACTH含量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不变
E.血中ACTH含量不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
【答案】C
15.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是
A.血钙降低,血磷降低
B.血钙升高,血磷升高
C.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D.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E.血钙升高,血磷含量不变
【答案】C
16.应激反应中,血中
A.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B.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C.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均增高
D.胰岛素含量增高
E.糖皮质激素含量增高
【答案】E
一、问答题
1.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是通过什么途径联系的?分泌、释放的激素及其作用。
答: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可合成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它们沿神经轴突所构成的下丘脑-垂体束运送到神经垂体。当神经核与室旁核受到刺激时,神经冲动沿下丘脑-重体束下传至神经末梢,引起激素释放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神经垂体可看成是下丘脑的延伸部分,是贮存和释放视上核和室旁核所分泌的神经激素的部位。
血压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ADH)。生理剂量时,主要作用是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而减少尿量。大剂量时可收缩小动脉血管,升高血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主要受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变化;
②血容量、血压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地反射性调节,引起ADH释放量的变化,以调节机体水的平衡和血压。
催产素主要生理作用是
①引起哺乳期乳腺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而促进排乳;
②引起妊娠子宫收缩。
2.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答: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级强制耗氧量,增加产热量,这一作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增强Na+-K+-ATP酶的活性有关。
②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正常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肌肉、肝、肾的蛋白质合成,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则促进蛋白质分解,特别是肌肉的蛋白质分解;可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对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还可加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的生糖作用,故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同时又可加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降低血糖作用;可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降低血中胆固醇。
③对骨骼和脑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④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可提高已分化成熟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⑤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3.为什么缺碘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答: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中的原料之一,因体内不能合成,故碘主要靠饮食来补充机体需要量。但在某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中(水、土、粮、菜)碘元素缺乏或因饮食中含有抗甲状腺物质,常出现单纯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食物中长期缺碘,至使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不足,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由于血中的T3、T4含量减少,则对腺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对甲状腺的刺激加强,使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以加大合成量,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但久而久之甲状腺腺体就形成肿大的代偿状态。
4.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答: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①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有显著的升高血糖的作用,因为它既促进氨基酸参与糖异生,增加血糖来源,又可抗胰岛素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血糖去路;可促进蛋白质分解,特别是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入肝参与糖异生,抑制氨基酸进入肝外组织;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的作用,并可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当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而四肢脂肪减少,出现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四肢消瘦的体形,称为向心性肥胖。
②糖皮质激素有轻度的贮钠排钾作用,对水盐代谢有影响。
③糖皮质激素可以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同时又可减少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④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
⑤对维持血压有重要作用。主要是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激素的允许作用)、抑制舒血管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⑥参与应激反应。机体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即感染、饥饿、创伤、疼痛、手术、寒冷等,血中ACTH量大大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相应也增加并产生一系列全身反应,这一过程称为应激反应。其意义于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以抗炎症、抗过敏、抗休克、抗中毒,提高机体生存能力。
5.简述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答:血液中钙磷浓度,受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进行调节,通过胃肠道吸收排泄、骨的溶解与沉积以及肾脏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来维持。甲状旁腺素主要作用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降钙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降低血钙。
6.叙述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答:胰岛素可调节机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促进合成代谢,是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①对糖代谢胰岛素可促进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利用,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增加血糖的去路;同时胰岛素又可以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血糖的来路;其效果使血糖降低。
②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脂肪分解,减少酮体生成。
③对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加蛋白质合成,同时抑制蛋白质分解。因此,胰岛素对机体的组织的生长与修复也有促进作用。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①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升高时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以降低血糖;反之,血糖降低则胰岛素分泌呈基础水平。
②血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
③胃肠道素多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肾上腺素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等可通过血糖浓度升高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④迷走神经兴奋时,可直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也可通过胃肠激素的分泌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7.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为什么不能骤然停药?
答: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使血中糖皮质激素含量迅速增高,对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增强,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ACTH分泌减少,导致病人肾上腺皮质萎缩,自身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明显减少。若突然停药,血中糖皮质激素含量下降,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皮质功能不足的症状。故在临床应用上,应采用逐渐减少剂量的方法。同时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时可间断给予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维持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自身分泌功能。
8.简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原理。
答:含氮类激素的作用原理——第二信使学说
大部分含氮激素(甲状腺激素除外),因均为较大分子,故不能穿透细胞膜进入,而只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细胞膜内的G蛋白介导,影响膜内特殊的酶系统(如腺苷酸环化酶等)活性,从而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物质,如环-磷酸腺苷(cMAP)、三磷酸肌醇(IP3)、环-磷酸岛苷(cGMP)、Ca2+等的产生,这些物质再进一步激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系统,影响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使细胞产生特有的生理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激素是第一信使,把细胞外信息传递给细胞膜上的受体,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物质则称为第二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