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病理学课程介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2 08:52浏览: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一、课程目标
1.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及组织损伤、血液循环障得、炎症、肿瘤等基本病理过程。
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对重要的病理形态改变,包括大体及组织学病理变化,应具备熟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能把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对重要的病理过程和常见病中出现的症状、体征等能够用病理知识进行解释。正确认识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5.重点阐述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术语,详细观察病理切片的病变并正确辨认组织的形态特点。
6.熟悉病理大体标本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及常规染色的全过程。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由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组成。总论内容五章(第一章--第五章),研究和阐述细胞和组织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为各种不同疾病的共同病变基础,属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各章都属掌握内容,由教授讲授。该模块安排38学时,其中理论课22学时,实验课16学时,有4学时的临床病例讨论,作为补充教学。各论内容十章(第六--第十五章),属于系统病理学,是在总论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安排72学时。其中理论课48h,实验课30h。
 
三、重点难点
总论部分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均属重点,各论部分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为教学重点,主要难点有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的机制、损伤修复的分子调控、血栓形成、炎症介质、肿瘤发生分子基础、癌基因、动脉粥样硬化、肝硬化、肾小球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