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在经历了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发展阶段后,逐渐从单纯形态学向分子病理学、病理生物学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病理学又是与临床医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基础理论课程,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形态功能改变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病理学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病理学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变化,了解临床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并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目的,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注意通过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做到课堂讲授为引导,考试为检查手段,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拓宽视野和启发思路。
病理学教学共安排152学时,其中理论以与实验课之比大约为1:1、对不同学制(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的学生,授课时间及内容适当增删。
尸检见习和复习考试不计算在学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