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病理学——第三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4:58浏览:

重点:
1.血栓:血栓形成,血栓形态(最重要,90%的题),血栓的结局
2.栓塞
3.梗死
内容:
一、静脉性充血(淤血)
 
定义
器官或组织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血是一被动过程。
原因
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衰
病变
局部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积聚
后果
短期淤血——后果轻微
慢性淤血——细胞萎缩、变性、坏死、硬化
举例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慢性肺淤血:心力衰竭细胞,肺褐色硬化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槟榔肝
二、血栓形成和血栓类型
血栓形成
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栓子
循环血液中,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血栓
指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栓塞
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缺血
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称为缺血
梗死
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血栓类型和特征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层状血栓
红色血栓
透明血栓/纤维素性血栓
发生于
血流快的部位
血流慢的静脉
血流慢的静脉
血液高凝状态
常见于
心腔内、动脉内、心瓣膜,静脉血栓的头部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静脉延续性血栓尾部
毛细血管内
肉眼观
灰白色小的疣状赘生物,与血管壁和心瓣膜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灰褐相间条纹状
粗造干燥的圆柱状
与血管壁粘连不易脱落
暗红色
新鲜时湿润,有弹性
与血管壁无粘连
看不见
只能镜下观
成分
血小板
血小板+纤维素+RBC
纤维素+RBC+WBC
纤维蛋白
常见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
二尖瓣的闭锁缘
房颤、二狭、心梗时附壁(球形血栓),
动脉瘤内的附壁血栓
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血管时
DIC
三、栓塞
 
栓子来源
栓塞好发部位
肺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95%)、盆腔静脉、右心附壁血栓
肺动脉小分支、或主干
体循环栓塞
左心(80%)。常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二狭时左房附壁血栓、心梗的附壁血栓
下肢、脑肠肾脾栓塞易局部坏死上肢动脉栓塞不易坏死
空气栓塞
静脉破裂后进人空气
头胸肺手术、创伤时损伤静脉分娩或流产时
 
深潜水或沉箱作业迅速浮出水面氮气潴留
减压病、沉箱病
羊水栓塞
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了肺循环
死亡率>8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