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各论和四体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10:53浏览:

一、选择题
 
  1.结构组成中包含SPA表面蛋白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百日咳鲍特氏菌
 
  E.肉毒梭菌
 
  2.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病原微生物是
 
  A.回归热螺旋体
 
  B.衣原体
 
  C.产气荚膜梭菌
 
  D.肺炎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3.乳糖发酵试验阴性反应的细菌是
 
  A.S.enteritidis
 
  B.enteropathogenic E.coli
 
  C.E.aerogenes
 
  D.K.pneumoniae
 
  E.C.cloacae
 
  4.对肠热症患者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从第1周-第3周均可采集的临床标本是
 
  A.静脉血
 
  B.粪便
 
  C.尿液
 
  D.骨髓液
 
  E.十二指肠引流液
 
  5.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分枝菌酸
 
  B.蜡质D
 
  C.硫酸脑苷脂
 
  D.索状因子
 
  E.磷脂
 
  6.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血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沙保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
 
  E.亚碲酸钾培养基
 
  7.白喉棒状杆菌的特点是
 
  A.革兰氏染色阴性
 
  B.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迅速
 
  C.有异染颗粒
 
  D.内毒素致病
 
  E.对磺胺敏感
 
  8.巴斯德研制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减毒活疫苗是
 
  A.卡介苗
 
  B.炭疽芽孢杆菌减毒株
 
  C.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
 
  D.鼠疫减毒活疫苗
 
  E.伤寒减毒活疫苗
 
  9.百日咳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卡他期
 
  C.痉挛期
 
  D.恢复期
 
  E.正常带菌期
 
  10.感染动物后引起母畜流产的病原是
 
  A.布鲁氏菌
 
  B.炭疽杆菌
 
  C.鼠疫耶尔森氏菌
 
  D.钩端螺旋体
 
  E.空肠弯曲菌
 
  11.鼠疫耶尔森氏菌的传播媒介是
 
  A.鼠蚤
 
  B.鼠虱
 
  C.恙螨
 
  D.蚊
 
  E.蜱
 
  12.不是由质粒编码的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因子为
 
  A.荚膜
 
  B.外膜蛋白
 
  C.V/W抗原
 
  D.内毒素
 
  E.鼠毒素
 
  13.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厌氧菌
 
  B.在42℃条件下不能生长
 
  C.易形成生物被膜
 
  D.临床样本分离株的典型菌落是粗糙型菌落
 
  E.产生脂溶性绿脓菌素和荧光素
 
  14.下列细菌中,属于机会致病菌的是
 
  A.炭疽芽孢杆菌
 
  B.伤寒沙门氏菌
 
  C.霍乱弧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肉毒梭菌
 
  15.常用的分离培养军团菌的培养基是
 
  A.血琼脂平板
 
  B.罗氏培养基
 
  C.活性碳酵母浸液琼脂(BCYE)
 
  D.巧克力色琼脂平板
 
  E.沙保氏培养基
 
  16.对于军团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广泛存在于各种水环境中
 
  B.可寄生在单核吞噬细胞内
 
  C.是引起医源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菌
 
  D.治疗首选红霉素
 
  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
 
  17.破伤风梭菌形态特点是
 
  A.抗酸染色阳性
 
  B.有荚膜
 
  C.有鞭毛
 
  D.菌体呈竹节状排列
 
  E.芽孢椭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18.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的疾病是
 
  A.伪膜性肠炎
 
  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C.食物中毒
 
  D.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9.无芽孢厌氧菌是指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的无芽孢菌种,多数是
 
  A.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的正常菌群
 
  B.能分泌外毒素毒性极强的病原菌
 
  C.对广谱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菌群
 
  D.通过窄而深的伤口引起机体感染
 
  E.通过人与之间的密切接触而传播
 
  20.放线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其脓液特征是
 
  A.粘稠,金黄色
 
  B.稀薄,血水样
 
  C.稀薄,蓝绿色
 
  D.稀薄,暗黑色
 
  E.肉眼可见微黄色、直径1mm大小的颗粒
 
  21.引起人类霍乱流行或散发的病原体是
 
  A.霍乱弧菌非O1和非O139血清群
 
  B.非O1 群霍乱弧菌
 
  C.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
 
  D.霍乱弧菌O1 血清群
 
  E.霍乱弧菌O1和O139血清群
 
  22.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一项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在霍乱患者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现象
 
  D.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是因为有芽孢形成
 
  E.有单鞭毛,长为菌体的3~4倍,运动活泼
 
  23.关于弯曲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菌形态呈逗点状或S形
 
  B.革兰氏染色阴性
 
  C.可引起动物源性疾病
 
  D.细菌缺乏黏附能力
 
  E.细菌可分泌肠毒素
 
  24.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的疾病是
 
  A.胃细胞癌
 
  B.重症肌无力
 
  C.席汉综合征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吉兰-巴雷综合征
 
  25.澳大利亚学者J.R.Warren和B.J.Marsall获得了2005年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因为他们发现
 
  A.霍乱弧菌
 
  B.空肠弯曲菌
 
  C.幽门螺杆菌
 
  D.胎儿弯曲菌
 
  E.钩端螺旋体
 
  26.临床上常用以下快速方法来辅助诊断HP感染但不包括
 
  A.HP快速尿素酶试验
 
  B.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
 
  C.13/14C-尿素呼气实验(UBT)
 
  D.细菌分离培养
 
  E.胃镜检查
 
  27.关于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具有细胞壁
 
  B.具有原始核质
 
  C.细胞内寄生
 
  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28.检查Ⅰ期梅毒患者的病原体最适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梅毒疹渗出液
 
  D.下疳渗出液
 
  E.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29.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枝原体
 
  D.立克次氏体
 
  E.病毒
 
  30.关于肺炎枝原体,错误的是
 
  A.可引起间质性肺炎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侵入人体后靠顶端结构吸附于细胞表面
 
  D.患者血清可与人O型红细胞在4℃发生凝集反应
 
  E.对青霉素敏感
 
  31.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A.蜱
 
  B.蚊
 
  C.蚤
 
  D.恙螨
 
  E.人虱
 
  32.外斐反应结果为OX19阳性和OXk阴性,支持的诊断是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恙虫病
 
  C.Q热
 
  D.甲型副伤寒
 
  E.乙型副伤寒
 
  33.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体具有感染性
 
  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
 
  C.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
 
  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
 
  E.衣原体每个发育周期需要20~40小时
 
  34.培养沙眼衣原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Vero细胞培养
 
  B.Mc coy 细胞培养
 
  C.家兔角膜培养
 
  D.鸡胚尿囊腔培养
 
  E.鸡成纤维细胞培养
 
  二、名词解释
 
  1.S-R variation
 
  2.卡介苗(BCG)
 
  3.“串珠反应”
 
  4.Stormy fermentation
 
  5.Spirochaetes
 
  6.Mycoplasma
 
  7.Rickettsia
 
  三、简答题
 
  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试述近年结核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结核与HIV感染/艾滋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群产生的影响。
 
  3.人类感染炭疽有哪些途径?分为什么临床类型?
 
  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治疗的主要特点?
 
  5.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
 
  6.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7.简述苍白密螺旋体所致疾病的特点。
 
  8.请列表比较枝原体与L型细菌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E 3.A 4.D 5.A 6.B 7.C 8.B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E 17.C 18.C 19.A 20.E 21.E 22.D 23.D
 
  24.E 25.C 26.D 27.C 28.D 29.C 30.E 31.C 32.A 33.C 34.B
 
  二、名词解释
 
  1.S-R变异(S-R variation),是肠杆菌科细菌较为常见的变异。通常指细菌菌落由光滑型(S)到粗糙型(R)的变异,可由于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或其他原因造成细菌脂多糖(LPS)层O特异性多糖丢失引起的。S-R变异出现时,往往伴有其他性状的改变,如细菌毒力、生化反应能力及抗原性等。
 
  2.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 BCG),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移种,历时13年所获得的抗原性仍保留的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目前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3.“串珠反应”,炭疽杆菌在含有低浓度青霉素液体(0.05U/ml)培养基中,37℃数小时后,菌体可肿大成圆珠,称为“串珠反应”, 具有鉴定意义。
 
  4.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5.螺旋体(spirochaetes),是一大类细长、单细胞、呈螺旋状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6.枝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7.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简答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及葡萄球菌A蛋白(SPA)。
 
  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三大类:(1)化脓性疾病:局部化脓性感染及全身化脓型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2)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毒性休克综合征;(3)假膜性肠炎。
 
  2.21世纪80年代后,由于艾滋病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吸毒、贫困及人口流动等因素,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病情况骤然恶化。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高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近二十年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感染了HIV的结核分枝杆菌携带者,由于病毒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未感染HIV者高30-50倍,且结核的病程发展更快。此外,在HIV感染的发展进程中,结核是发生较早的一种合并感染,结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或艾滋患者的疾病负担,使其更易死亡,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
 
  3.人类感染炭疽的途径和临床类型如下:(1)接触病畜或污染的皮毛等物品时,病菌或芽孢从皮肤小伤口进入,引起皮肤炭疽;(2)食入未煮熟的病畜肉、内脏及其他污染食物,引起胃肠炭疽;(3)吸入病畜皮毛引起肺炭疽;(4)上述炭疽(特别是肺炭疽)发生时,如果细菌入血引起败血症,可以继发“炭疽性脑膜炎”。
 
  4.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其治疗的主要特点:①铜绿假单胞菌是机会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机体各部位感染,可以是内源性,也可是外源性。该菌通过接触传染,是医源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②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种毒素和酶,有较强的蛋白分解能力,可感染人体的任何部位和组织,引起化脓性感染,脓液稀薄带绿色,并常引起败血症。③铜绿假单胞菌的抵抗力较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此治疗应选用敏感抗生素。
 
  5.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6.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物质。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 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部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GM1 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大量的cAMP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钠、钾、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血容量明显减少,微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因肾衰和休克而死亡。
 
  7.苍白密螺旋体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引起梅毒。梅毒分两种:
 
  (1) 后天性梅毒:通过性接触传染。临床分为三期:Ⅰ期梅毒,感染后三周左右出现无痛性硬下疳,传染性极强;Ⅱ期梅毒,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和发生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强;Ⅲ期梅毒亦称晚期梅毒,病变可累及全身组织和器官。病损部位内螺旋体少,传染性小,但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
 
  (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梅毒孕妇患者通过胎盘传染胎儿的。胎儿发生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产出梅毒儿。
  8.枝原体与L型细菌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枝原体
细菌L型
细胞壁缺失原因
遗传
青霉素、溶菌酶和胆汁等
培养特性
需胆固醇(除无胆甾原体外)
需要高渗
致病性
枝原体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慢性感染,如骨髓炎、尿路感染、心内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