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基础医学 > 文章内容

预防医学——第三篇 流行病学原理(参考答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01 07:08浏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基础步骤
2.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理性研究
3.人群,一切疾病与健康状态
4.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
5.疾病,暴露,因素
6.暴露,前瞻性研究
7.验证,检验
8.给,不给
9.信息偏倚
10.普查,抽样调查
11.样本量大小适当,随机化
12.因,果
13.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之比,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呈正相关,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4.确定筛检实验阳性与阴性的界值
15.患病率
16.a=0.05,容许误差为10%
17.先因后果
18.随机化,设对照, 盲法,重复
二、选择题
1.C 2.E 3.B 4.A 5.A 6.C 7.B 8.C 9.C 10.E 11.A 12.D 13.D 14.D 15.D 16.C
17.E 18.E 19.A 20.C 21.E 22.E 23.A 24.D 25.C 26.B 27.C 28.E 29.B 30.A 31.C
32.A  33.B 34.D 35.B 36.D 37.E 38.C,B,B 39.D 40.C 41.C 42.E 43.C 44.A 45.D
46.E 47.D 48.A 49.C,A 50.C 51.D 52.A 53.C 54.A 55.C 56.B
三、思考题
1.(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
(2)设立对照:研究设计了独立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组成的对照组,用来与病例组进行比较。
(3)观察方向由“果”至“因”:在研究过程中,已知研究对象患某病或未患某病,再追溯既往是否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研究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
(4)难以证实因果关系:由于研究是回顾性的观察法,只能推测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且只限于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难以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2.(1)优点
1)较适用于常见病。
2)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由“因”至“果”观察,所以资料偏倚少,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3)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问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所得结果真实可靠。
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如在调查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同时调查吸烟与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的关系,并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
(2)缺点
1)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2)观察时间长而难以避免失访,不易收集到完整的科学的资料。
3)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复杂,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且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
4)每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有多种病因的疾病不适用此方法
3.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4.共有4大类:即①描述性研究,亦称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②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两种;
③实验性研究亦称干预实验;
④理论性研究亦称流行病 学模型研究。
5.1)将资料整理成1:1配比的表格形式;2)计算卡方值
3)计算OR值                       4)计算OR95%的可信区间
6.(1)描述分布:即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在某地区人群中分布情况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2)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通过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3)疾病监测:进行疾病监测并为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确定高危人群:通过调查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第二级预防的目的。
(5)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参考值范围。
7.①随机化:指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以相同的概率分配到各比较组中。②限制:针对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限制研究对象的纳入条件,仅在具备一定特征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可以保证该特征在比较组间的均衡性,排除其对研究结果的干扰。③匹配: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那些在某个和某些可疑混杂因素方面具有共同或相似暴露经历者为对照的方法。匹配在控制匹配变量的混杂作用、提高统计效率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匹配变量进行分析的机会。④统计分析:混杂偏倚可经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加以控制。
8.常见的偏倚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3种
9.分为两种类型,即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前者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病例和对照各一组,调查和比较两组间既往暴露史,不作两组问病例与对照的个体比较。后者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每选一个病例即配以一定数量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相似的对照。调查和比较这两组间既往暴露史。
10.有3个主要特点,即①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设计时须注意控制某些外部因素,必须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组,②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③必须有干预措施。
11.用流行病学方法推导病因的基本步骤:①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病因假设:②分析流行病学验证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③试验流行病学验证病因假设:④综合判断是确认因果联系的最后环节:如前所述,限于逻辑学方法或然性和人类病因的复杂性,经上述研究确认的统计学关联还需经综合判断方可确认因果关联,而且该因果关联还要经受实践的检验。